周杰伦,你像一场风暴,席卷了我们16岁的整个夏天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你现在再听周杰伦的歌是什么感觉?回答集锦精彩绝伦,仿佛突然涌现出了无数作家,每个都妙笔生花,泪光闪闪,回忆无敌。

周杰伦最厉害的一点,

是成为了青春里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就像那些闪光的日子再也不回来。

『 够特别,做自己 』

“我要创造的就是流行嘛”

那时,整个校园里传唱着他的《安静》、《简单爱》、《龙卷风》,一天,一个有着一头奶油波浪似的天然卷的丫头对我说:我中意周杰伦吖!于是我变得很主动:去感受这个音色并不算好听的歌手的吟唱。然后,诶~歌真好听……

好听是一种直觉,而直觉中常包涵着超于当下思维的逻辑:周杰伦的好听,核心在于他是真的在全意创作自己。

像斩女神曲的《安静》(那时不止一个女生跟我说:好想要个这样单眼皮唱着歌弹钢琴的安静男生当男朋友),开头以一段厚重的钢琴配奏,由于钢琴音色本身很容易使人沉静下来,加上平稳的旋律,慢速感的歌词,令人不觉像这MV一样,陷入幻觉中的失恋情绪,连动作都慢了下来。

周氏情歌精彩之作数不胜数,其共同的重要特征就是:旋律通俗易上口,而绝不平淡,耐听度相当之高,像《爱在西元前》、《晴天》、《开不了口》、《搁浅》、《暗号》,都非常典型。

而编曲风格化,精彩的转调处理,则是进阶周氏情歌使人膜拜之处——像得到广大专业歌友盛赞的《她的睫毛》:

周杰伦 - 她的睫毛

开篇管弦乐配器,古典氛围浓厚,首先使听者觉得“奇怪”又期待,接着R&B的慵懒随性把人拉入另一个语境,好听的旋律不断在“大调”与“小调”间自如切换。

出乎人意料的“双副歌”设计,主副歌间并未设置过渡,但正是这种突然的转变令他的作品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用一句话概括:他的歌旋律像洞穴里一串光芒奇异的珍珠,有时按照从小到大,有时按从大到小,古典主义的气息为其加持光泽,不拘一格的排列又使其迷人无伦。

『 题材之广,想象力之精美 』

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

周杰伦身上天然有一种古老的“说故事的人”的因子。其实那时,最先占据我心的是周杰伦的另一些情歌外的创作,其题材之广、情调之独特、想象力之饱满,在众多流行歌中鹤立鸡群。

# “好想知道他要说什么”的主题 #

//

我听说通常在战争后就会换来和平

但它确在这快乐社会发生产生共鸣

产生共鸣来阻止一切暴力

眼泪随着音符吸入血液情绪

——《爸我回来了》

爸我回来了

以“反家庭暴力”为主题的这首歌曲,歌词常闪现出颇具人文思考意味的词句,首先便使人耳目一新。

                                                   ▲ MV搭建的沉郁气氛,引人入胜

MV里开篇便是有闪电的雨天,阴森的废旧房子,一群看似不良的少年少女聚集。内部,锈迹斑斑的钢铁水泥架构既肮脏,又像是一个唯一能收集他们悲伤心事的容器。

                                               ▲ 大提琴出现在这样的场景,意外又和谐

优雅的大提琴,在一片灰暗颓败中像一只高弓出现,拉开了序幕;1分50秒后突然大段出现的小号声,则增添了一种讽刺感,使人惊喜;完全跳脱了主流流行乐的配器。

                                        ▲ 暴击沙袋的少年,暗示家庭暴力带来的伤害

                                            ▲ 颇为切题的青少年们聚集在这个伤心之地

多样化的题材比如反对毒品的《懦夫》,倡导环保的《梯田》,弘扬中国功夫文化《威廉古堡》这样充满童话诙谐想象力的题材,取材东瀛文化、日式风情浓厚的《忍者》以及被许多男生广泛传颂的《止战之殇》,都属此列。

//

怎么梯田不见多了几家饭店

坐在里面看着西洋片

几只水牛却变成画挂在墙壁上

象征人们蒸蒸日上

一堆游客偶尔想看看窗外的观光景点

但只看到比你住的再高一层的饭店

——《梯田》作词:周杰伦

寥寥几笔,把一个小镇从田野遍布到“进化”为石屎森林,向更高级的城市化迈进而丧失某些宝贵初始,描述得若一副快进的映像般历历在目。

                                        ▲ 《止战之殇》,欧洲拍摄地,全景广阔宏大

        ▲ 《半岛铁盒》里略带惊悚的布景,借鉴了早期日本摇滚系MV的许多元素,魔幻而精美

                           ▲ 反思“荣誉与挑战”之意义的学生人设作品,泛黄的色调很怀旧

广泛的题材、耐人寻味的主题,栩栩如生的语言描述,不拘一格的美术风格,都使周氏“

# “奇怪”的环境音 #

周董歌曲中常出现的“奇怪”环境音,将你的耳觉扩展为三维,想象空间顿增。

我有很多怪腔怪调,我很喜欢在专辑里面加很多声音进去,比如环境音,像是《可爱女人》里面有直升机的声音,然后《斗牛》,不是动物的牛,是篮球的斗牛,就加入篮球拍打的声音,加入环境音让听众对于这个音乐更有画面,所以每一张专辑都会有一个声音出现。”

——周杰伦采访自言

周杰伦-完美主义

又比如:《完美主义》里倒带交杂的外语声,《以父之名》里的枪声,《忍者》里如红白机人物的打斗声,《半岛铁盒》里的推门声、风铃声,《龙拳》里解说格斗的声音,《三年二班》里无处不在的兵乓声……

『 耍帅,男人情结

在多少青葱少年的回忆里闪光

周董的创作初衷不一定是为耍帅,但他却做到了“以男人情结演绎歌曲”,令听歌的人仿佛当了一次演员,做了场梦。于我而言,惊为天人的便是《以父之名》。

这首由黄俊郎填词,洪敬尧编曲。2003年,洪敬尧凭借这首歌曲获得了第4届百事音乐风云榜年度港台及海外华人最佳编曲奖。因当时全亚洲超过五十家电台同步首播以父之名并有八亿人收听,因此将每年的7月16日定为“周杰伦日”。 ——百度百科资料

高能的数据已然表达了这首作品的巅峰地位。开头的意大利语祷告,莫名的女声尖叫,复古感十足的钢琴曲段,中段独白式的歌剧女高音和接连而来的四发枪声……这首歌,细节众多,美丽刻意,又浑然天成。

周杰伦 - 以父之名

//

仁慈的父我已坠入

看不见罪的国度

请原谅我的自负

没人能说没人可说

好难承受

荣耀的背后刻着一道孤独”——《以父之名》

有时上位者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以便维持更大层面上的“公义”,必须放弃自由与慈悲,也许得到荣耀的加持,而那背后所镌刻着的孤独,却无人能懂,无人可分担。以“天父之名”祈祷和行动,正是为了给备受压力的灵魂一些救赎和肯定。

                                                    ▲ 总有欧洲美艳女主相伴的杀手

背负着家仇秘密的孤独杀手,黑西装墨镜look,沉默的血腥风暴,庞大的家族荣耀,光明与黑暗的博弈,滚滚红尘中的红颜知己……这一切意象,构成了青年男子们的耍帅大梦。

黄俊郎的词填得精美又深刻,周董的旋律和编曲的奇思则令人如痴如醉。

                                          ▲ 《最后的战役》,同生共死的袍泽之情

再如《最后的战役》,开篇就是枪林弹雨的笼罩,军方出动坦克拍摄的MV,完全上演了一出热血男儿的战争大片。身着迷彩挂“狗牌”,男子力爆棚地穿梭在一道道防线间、抵挡与反击,汗水与血迹的侧脸留影在别人镜头里,恐怕是每个男人的英雄情结。

                                     ▲ 少男少女情愫暗生,杰伦总装作没事在窗边逗留

《搁浅》MV,又是一个残酷与柔情并济的青春梦:在医院打工的小混混,与娇弱娴静的病人少女相爱,想与少女重新开始生活的小混混,向老大表达了退出之意,却在阴差阳错中失去了少女,在无尽的内疚中怀念……

                                                     ▲ 跟组织说要脱离关系,被胖揍

//

我只能永远读着对白

读着我给你的伤害

我原谅不了我

就请你当作我已不在——《搁浅》

                                                  ▲ 安抚黑道ex,现女友撞见的杯具

打架混黑道,泡马子,不见光的生活,纯洁的少女,救死扶伤的医院,两个世界的人互相碰触,在危情中牵手而逃,又被迫分离……你敢说这种YY没存在过于十六七岁的少年脑袋里?

每个男人青年时代,多少都幻想过成为某一种英雄——或许孤胆杀手,或许百战百胜的黑道,或许实力超群的特警/军人,或许拯救美丽女孩于水火的无名少年……杰伦在他的音乐中编织了一个有一个帅气极了的梦,让无关的你我沦陷在这男人情结中。

对于这一切,

周董在一次采访中说:

算一算,他出现在我们16岁时最好的青春里。

就我而言,很抱歉,依然是听他过往的这些专辑,百听不厌,每一首,都似乎伴随着那个年岁里,风扫过的操场,放课后的足球,耀眼的夏日,课堂上的懒觉,蓝色的校服裙,课本与考卷的味道——

依稀依稀,不再回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