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先生所著《中国近代史》,洋洋洒洒的写出了近代中国百年的波澜壮阔,为读者详尽的介绍了论述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以及在近代化过程中不同派别、阶级的人物为近代化所做出的努力。蒋先生用深刻的思考,入木三分的见解,似放大镜一般研究小段的历史,深挖其中的人物,用历史的观点对当时的事件进行评价。令我十分感慨的是,蒋先生在写作时并未对历史人物进行简单的评判,而是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与资料让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明与立体,让读者能够从当时的人的角度去辩证的看待人物的行为、做法,从而形成一种独立的思考,辩证的看待历史。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于1938年成书的蒋先生,对中华民族、中华儿女的智慧有着极高的评价,即使当时我国在近代化上暂时的落后于其他国家,即使人民深陷于战争和炮火,也对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抱有极大的信心和希望,并认为中华民族从来不输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体会到这份信心,我们便能就理解本书中蒋先生所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所提出的见解。下面我将从我阅读过程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两个点进行感悟的分享。
首先,作者在分析鸦片战争这段历史时,认为《南京条约》的签订时中华民族近代战争的祸端,同时也是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时期的五口通商,是当时清政府最为在乎的条约,所以签订《南京条约》之时,清政府不管不顾关税和治外法权的重要性,忽略对这两个条约的协商,为后来列强进一步瓜分我国土地留下了遗害。顺着作者的思维,我们如今必须要承认的是,从长远来,《南京条约》的签订的确为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为统治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倒台埋下了导火索,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进程。
其次,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多元立体的,以林则徐为例,书中对于林则徐的评述与我们曾在课本中所见的那种单纯的英雄人物形象不尽相同。林则徐确实作为虎门销烟的禁毒英雄,也是当时时局之下不可多见的能透彻世界大势的人物之一,但是蒋先生却揭示了林则徐的另一面,即他的守旧的一面,并将林则徐比作“林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大叹这样的人物却只能是旧中国的悲哀、旧文化的无奈。蒋先生用客观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更加丰富的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待历史人物也有更加辩证的眼光。
阅读的过程中,我曾多次为蒋先生的思维高度而感到震撼,从我们如今的眼光来看,书中的许多观点与看法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大众的习以为常,但对于一个生活在上世纪初的人来说,蒋先生却能跳出自身的阶级性和时代性,深刻的剖析自己所处的阶级以及其他阶级的不足,为当时救亡图存的人群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新的方法。虽然就我们如今的眼光和说接受的知识教育背景来看,蒋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还存有诸多不足,且先生对当时的民国政府抱有一定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就当时的中国境况来看,中华民国比之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来看,对于困苦的中国百姓来说已要好太多,因而也不难理解蒋先生所代表的国民党精英人士一派的人的想法了。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我对于旧中国的那段历史有了一个新的认知视角,同时也深感读史可以明智之效用,鉴过往可以知未来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