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每天会产生[5~70,000]个想法,思想每小时游走300多公里,超过1百兆的交流线路,如果你把这些想法进行筛选,留下50%还不错的想法,在通过分析留下10%有价值的想法,在进行分类存储,建立自己专属的经验体系,那将是一个庞大的体量,从量变到生质变,形成便于应用的经验工具,即便是不能成为“思想家”,也能帮助你解决工作生活的大小事务。
复盘:
1.Objective客观
1)我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今天学习了如何建立经验的体系化模型,从需求出发,把经验输入内化消化后输出能服务于自己且能授予他们的经验,对所学知识的汇总输出的端口;
2)我今天输出了什么成果?
今天输出一张行动卡片和一张灵感卡片;
3)我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
今天都在片段的时间学习;
2.Reflective感受
学习的过程是无聊,还是平静,还是愉悦的?
学习的过程很愉悦,总算把之前一直觉得所学知识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都是散布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明明知道可以串联起来,可就是不知如何用一个大的骨架把这些知识一个个按逻辑填充上去,让其体系化。今天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每天记录的时间日志、情绪清单、日程管理清单都能按类别汇总,通过理解消化,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体系,不管是工作模式,还是思维模式,再或者是自身的价值体现都能从中提炼出实践的经验库和数据库。
起来缺少完整系统性感到散落,有些应用起来,有些找不到适用的实际场景慢慢的就被遗忘,
3.interpretive解释反思
1)是否有学习的爽点/共鸣?爽点/共鸣是怎么形成的?
有学习的爽点;看到存储体系的思维导图时有种吃撑了打饱嗝的舒畅感,总算把之前所学的时间管理、日程管理、人脉管理、项目管理、经验积累都对上号了;
2)是否有学习的卡点/阻碍?卡点/阻碍是怎么形成的?
说白了,就是卡在了输出!怎么才能有价值的输出是现阶段要解决的难点!
3)回忆一下收获最大的3个要点?
第一点,卡片解决了碎片思维,很多有趣的想法都是在一闪念间,如果每个有意思有趣的想法都要通过如此繁琐的方式记录,会阻碍想法的记录,久而久之想法就停留在想象中,或者压不知道它出现过;
第二点,想要建造自己的经验帝国,当务之急是先搭建起需求框架,不然无从下手,从点出发太片面。所以把框架搭建雏形后,可以分成两条线进行,一条线是按着时间顺序递进方式把每天有效经验分类入库,定期整理归纳;一条逆向轴,倒退的方式整理过往的项目案例,这条线主要针对工作中接触过得有借鉴意义的项目;
第三点,如何化繁为简?如果工具的适用过于繁琐就该思考使用工具的思维是否存在问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该思考工具的适用程度了。
4.Decisional决定行动
学习过程是否需要改良?0哪些知识我要去用起来?哪些知识我需要补充学习?
今天的课程以实操为主,所学的都需要使用后才知道是否输入了;markdown语法写作需要补充学习,并划重点!
今天竟然用碎片时间学习完本章课程,千万不要忽视碎片时间的力量,不过还是因为今天身体状况不佳导致日程管理混乱,没有安排出整片的时间,作业也没完成,简书的学习心得也只能这样发布了。应该要把健康清单进行阶段性分析,提前对今天做预判,增加今天的休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安排,尽量让自己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