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女儿们,我也要将我的中年生活丰富起来。
不是要甘于生活的平庸,而是要锤炼面对孤独琐碎还保持宁静的能力 。
女儿在住宿学校给我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她表达了对我养育她的感谢之情,也提出了对我的期望:她希望我不再过那种围着子女转的日子,要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女儿说:中年生活有中年生活的乐趣,除了把繁琐的日子简单化,还可以到处旅行,去看看那些我们没有见过的风景,看看那些我们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至于你和爸爸最担心的我的学习,我一定会尽力的,争取改掉懒惰的毛病,考个年级第一让你们高兴高兴。
从那一刻起,我知道我的女儿已经长大了,她不再是那个时时事事都在我身后做小尾巴的小女孩了。
她对自己的学习也有了清晰的方向感,不是那个叮嘱一句“好好学习”就安心学习的小女生了。
记得期末刚考完试的时候,她给我打电话说考试情况:好的还是好的,不好的可能更不好,你能想象多差就多差。
女儿的偏科现象很严重。一门非常糟糕的成绩,会把一门很优异的成绩一下拉到爪洼国。
所以,总分成绩总是不理想。
好在马上就可以分班了,分班以后,应该整体会好一些吧。
女儿也很费力去学习了,学习差的课程,并不完全是她不努力造成的。
她对数学这门课一点悟性都没有。
在给我讲一个现象的时候,我听着都觉得心酸。
她说:我在非常愉悦地在我们班上英语课的时候,忽然隔壁班传来老师讲数学的声音,我忽然一下子就非常的瞌睡。
可见,她对数学课有多么大的抵触。
对此,我除了尽力解除她对数学的畏惧感外,一直在安抚她的挫败情绪。
对于我对女儿学习上的态度,老公反应很激烈:就你把女儿纵容成这样,一点委屈都不想让她受,导致她一点苦都吃不得。不能吃得苦中苦怎么能够成为人上人?
对此,我不以为然。固然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经过一番历练才获得了成功,但有些历练是需要方向的。
如果你想在自己最欠缺常识的领域取得成功,即使再多的努力,可能成功吗?
成功的人士,各方面都是成功的吗?
不可否认,读书是走向成功最基本的阶梯,但没有悟性的苦读,不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吗?
我一向主张快乐学习,所以快乐学习的我,人到中年还一事无成。
我应该把我的不成功寄托在女儿身上吗?让她努力成为成功的人?
如果她对我们所谓的成功并不向往呢?
所以,快乐成长在我的生活理念里更重要。
并非是要假装努力,但适度地努力就好,不必过度地去努力。
我们都是普通人,注定做不了名人伟人,何不甘心情愿做一个会享受生活的普通女人?
这是我对女儿的期望:一切尽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