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在人大和同学们分享“职业生涯选择与发展”,讲座结束后,又交流了很长时间,很晚才从会堂出来。快到电梯,见有位同学一直在那徘徊等候,看来是遇到苦恼的事情了,一问才知,其目前研一,和家里来回商量了多次,一直困惑犹豫于是否还要继续念博士。
事实上,这个问题我已被问了千百遍,在师大的师弟师妹,在商学院的同学,还有每次演讲后的交流,几乎都有这个问题:“我现在研一/研二,该不该读博士?”、“我快大四了,该不该直博?”
这位同学也是一样的问题。她在人大学习的是一相对冷门小众专业,目前研一,一直深感自己尚未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能力,觉得就此踏入社会似乎不妥,于是想到若能继续读个博士,或许会有更多筹码(其原话)来面对这个社会。然而,又总觉得什么地方可能不对劲,因为不确定读完博士是不是就一定更具筹码,况且自己不是那么喜欢本专业研究工作。
问她,是否在学业之余通过实习或别的机会接触社会,她说,老师说不要去干那些事,都是打杂,没有意义,把书读好最重要。她对此半信半疑。
我能看出,她是真苦恼。这种苦恼,不是遭遇了某种困难,而是深感到未来的惶恐和不确定,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究竟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担忧一旦走错,再回首,已是多年后。
本文或许也没有答案,但有的是曾看过的客观事实。
1.不少同学读博士的理由
当然,存在正心诚意读博士的同学。但有不少同学读博士的理由却是:
担心不趁机会把博士读了,以后就没机会了
自己从小就是很求上进的,觉得在学位这条路上,一口气读到顶才好
关于上述两条理由,家里也这么认为,进一步推自己走向博士这条路
惶恐,觉得还没有做好走出校园、直面社会的准备
工作不好找,或者说好工作不好找
……
2.不少同学所遇到的导师
首先要说,我本人至今所遇之老师,无论做人做学位,均为人师表,堪称表率。此外,也见过听过不少极具魅力,师道尊严之大师。
然而,也的的确确见过实在让人不知该感叹点什么的老师,更听闻不少朋友因此而生的苦闷。这是当前的事实,读不读博,遇到什么样的老师,看你运气了。
相当数量的导师:
自己搞科研可以,但却不太会带学生
对学生缺乏指导,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做人,一月甚至见不了几面
与学生之间变成了BOSS与打工的关系
脱离科研一线多年,基本上类似包工头,从教育部或其他部委总包来科研项目,然后分包给小教授们去做,找了一堆学生,分包给小教授们去带,堪称“学术企业家”
……
3.关于博士,社会的真实情况
博士把自己当根葱,社会呢?(有真本事的博士确实是值得称道的,但这样的博士太少)
除非毕业后进入到高校或研究所工作,否则与硕士,甚至与本科生并无明显区别,尤其是文科博士。说实话,甚至更难,在这个问题上,人生路是越走越窄的。
工作岗位是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人们的观念,由于咱们国家的博士教育搞得既非在科研上玩真格、出成果,又很脱离社会,故而在不少社会人心目中,常把博士和书呆子混为一谈(虽残酷,却是常见事实)。
这些情况还与如下社会乱象混合在一起:
博士,成为不少当官的(高级干部、高级职业经理人等),当到一定时间,觉得要戴个博士帽的考虑
读博士,是为了抬地位,混圈子
4.不少同学读博士后即将面对的情况
所有的逃避都逃不过,出来混总要还:
找工作
租房
婚恋
生养下一代
职场与家庭的挑战
而这些挑战,越晚面对就越困难。试想,一口气读到三十来岁,突然要同时面对上述大事,将会是怎样的挑战。
(PS:关于上面提到的那位同学,其说想通过读博士换来面对社会的筹码,若与其研究生毕业后即工作的同学相比,这点筹码实在算不得什么了)
如果真要读博士,要提前有所心理准备:
婚恋,不要把自己读成孤家寡人。同时,要为未来的日子做好准备,或者赚钱并想好职业发展路径,或者两人商量好,能忍受有机会追求真理但日子相对清贫的状况
除了科研,要注意与人沟通,乃至团队组织能力的培养
除基础性科研,其他研究者不要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要紧密贴合社会,贴合产业、国势
5.那些真正的博士
读不读博士,我的答案很简单。两条关键:
核心:自身是否热爱学术研究,是否渴望基于此追求真理(未来不一定搞研究,但一颗追求真理的心将是永痕的烙印)
底线:你的家庭经济状况怎么样(这个不要说明了吧,二三十岁的人,想的应不仅是不给家里添麻烦,更要想如何反哺家庭)
如果选择读,那么一定要:
选择一个真正重视学术的大学及院系专业
选择一位对科研与育人真正有使命感的导师
6.如果你决定不读博士
如果不读博士,那么建议:
在校期间的本职任务,首先仍应是认真完成本专业学习(多年后会知道这有多么重要)
在此基础上,要尽早切入社会(哪怕打杂也要切入,不能让自己在宿舍打游戏或睡觉,宅到傻)
要打开视野,关注国势、产业、真实的社会人(可基于具体主题,以研究+实践做法,搞明白自己关注的相关主题)
要尽早思考职业生涯发展的事情,并有所实践尝试(等待毕业季就太晚了)
预祝每一位真正的博士,不负此学位尊严,预祝每一位打算踏入社会的同学,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