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划九州,始有荆州。
南北朝时期,端午节诸多习俗在荆州民间已很盛行。《荆楚岁时记》记载甚详。《荆州府志》、《沙市志略》也有记载。“ 龙舟竞渡”、“ 悬艾于门户”、“ 食粽”、“ 饮雄黄酒”、“戴罗囊”、盐蛋、绿豆糕等则是荆州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龙舟竞渡
端午节划龙船,在屈原生活过多年的荆州,从1500多年前一直划到了今天。传唱至今的荆州民歌中保留有大量“龙船号子”、“龙船调”。
悬艾于门户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两千多年前,楚国民间就有“户服艾”(《离骚》)之风习。汉代“仲夏之月,阴气萌作,恐物不茂,其礼以朱索连苇,以施门户”,“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续汉书。礼仪志》)。《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彩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古代是将艾扎成人形悬于门户上。后因菖蒲叶形似剑,人们便于端午节将菖蒲和艾草一并插门户上,取“艾虎蒲剑”之意,以禳不详。现今荆州仍盛行此俗。
食粽
据《续齐谐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到此时,以竹筒贮米投水中祭之”。因此,在端午节划龙船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水中以祭祀屈原,现在荆州仍然很盛行。
荆州人包粽子糯米中很少加入其它食品,以清水粽子为主,粘糖食用。荆州有“五月是端阳,粽子撒洋糖”之民谚。端午节期间,亲戚邻里间多以粽子为节礼互相赠送。这天,即使平时不吃糯米食物的老人也要吃一个粽子应节。除粽子外,还有吃包子、咸蛋、鳝鱼、绿豆糕、艾糕的习俗。
戴罗囊
屈原在《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两千多年前荆楚民众就有佩香花香草,带香囊的风习。道家则倡导“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 《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 有条达等组织杂物以相赠遗”。蚕茧收获后,妇女们练丝染色,精心绣制各种物状的丝绸饰品,端午时进奉尊长。又用五色丝“青红白黑以为四方,黄为中央,襞方綴于胸前”,一则辟邪,一则展示妇女织绣技能。 《沙市志略》云:五月五日“小儿制带罗囊”。“罗囊”便是用绸缎制作,内实香草,端午节戴在身上的香囊。如今,各种制作精巧的“罗囊”仍是荆州民众喜爱的节令佳品。
端午,来荆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