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俩下班,先后到家。作者是其中的“妇”,先到。家,是一个大家庭,公公婆婆,还有“夫”的大姐及两孩子。
由于家庭成员血缘关系的不同,回家的情境也便不一样。
作者到家,更多的是一双儿女对妈妈天生的期盼。但也不一样,大的儿子已经不再那么依赖了。而还在咿呀学语的幼女,则依然绕膝。
“夫”到家,则被大姐叫上孩子一起,亲热地招呼,他们客气地问候。然后,他去厨房慰劳自己辛苦做饭的母亲,关心客厅看手机的父亲。
最终,夫妇俩和一双儿女团圆在自己的小空间里。
文章是日常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不过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也或许不用特意观察,天天如此,以及精妙的细节,呈现了一种特别的家庭氛围。人物也没有格式化,而是活生生的。
能看出来,文中,家庭成员间,因血缘不同,互相之间的问候和招呼也有微妙的不同,也体现了亲疏有别,这正是文章写得成功之处。
也想说,有时有人认为身边没什么选题可写,其实不是没什么可写,而是缺乏观察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