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犹太复国主义就是属于孤儿们的运动,一场欧洲孤儿们发起的绝望的“十字军东征”。当这些被基督教大陆抛弃的子女们逃离代孕母亲的怨恨后,他们发现自己在世上孑然一身,不再有信仰、不再有父母、不再有家园,而他们就将这样继续生存。因为背离了家乡,他们必须创造一个新家园。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来到巴勒斯坦,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绝望而坚定地紧紧攫住这块土地。
以上的文字来自于《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悲情与荣耀》。
我对犹太人的兴趣从小学知道爱因斯坦就开始,往后知道了德国的纳粹集中营,因为那是一场与南京大屠杀般同样残忍的暴行,再以后学习理财之后更是知道了洛克菲勒、摩根。
高中时的历史老师无比推崇犹太人,总是给我们讲他所理解的关于犹太人的坚韧、灵活、乐观的一面。他说犹太人没有国家,所以他们就像是蒲公英一般喜欢随风飘荡,但若是扎根必定会努力顽强的活下去并传播出更多的希望。
因为此书刚刚拿到手,还没有看完一遍,震撼却很大,给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真实,很真实。里面有很多先人们的手稿或者是笔记,记录着他们的心路历程。
在占据爱因哈罗德山谷时,有一位青年人在日记中这般写道:
“当迁入这片土地......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我们抛却了过往。隔绝了曾经。我们放弃了旧有的身份,又疏远了最亲近的人。一夜之间,我们就将自己从承载父辈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连根拔除,即使那泥土已沉淀了了几千年的历史。然后,冥冥之中伸来一只大手,粗暴的将我们扔进这片不毛之地。如今,在烈日暴晒的焦渴荒野间,裸露的岩石如火在烧。我们直面这烈焰,直面严酷的生存环境,受不到任何的保护。在这里,这个荒凉的峡谷,我们必须雕刻我们的生活,用这些山岩雕出我们的基石。在这艾因哈罗德山谷,我们必须挖掘、再深掘,直到找见那滋养以及鼓舞我们新生活的深藏源泉。”
那彷徨,孤独的感觉犹如跃然纸上。犹太人的先辈们用这些文字表达着对领土的极度渴望,纵使意图要将巴勒斯坦占为殖民地,作者也一笔一划的写了出来。
历史总是会存优去劣,每朝的掌控者总是喜欢看歌颂的文字,那些真实的,叛逆的声音便慢慢的消失了。
中国在这一点上做的尤为突出。
最近中央少儿推出了一套抗日战争系列动画片,延延小朋友看的比较起劲,我也跟着看了几集,越看越觉得太假了,里面将日本人演绎成了只会逃跑和求饶的低等民族,所谓的汉奸呢更是智商低成狗。在这种动画片的熏陶下,这一代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正视日本这个竞争力强劲的国家?
《紫日》中的日本人听到战败的消息时纷纷剖腹的画面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血淋淋的展现着,那是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雪豹》中的日本特战队在抗战时期也确实存在,并且破坏力极强。而不是像现在电视片所演的那般被切脑袋犹如切瓜般容易的日本鬼子。
《抗日奇侠》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反正我是看过半集就再也看不下去了,如若真有那般强悍的存在,抗美援朝时便不会牺牲那么多的战士,过分的夸大人物已经成了现在抗战片的基本原则。
每当我看见小朋友们拿着玩具刀嘴里喊着杀掉日本鬼子时我就心存忧虑,这些劣质的文化传播媒介正侵蚀着我们下一代的价值观。
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等这些确实是日本在我们大中国犯下的罪行,这些不能忘记,但是我们要能正常的教导孩子去看待这些历史,将这些民族伤痕转化成贡献国家的一种动力才是正确的样子,而不是让孩子们在仇恨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