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理行天道
在梦里你是无法叫醒一个正在做梦的人,因为即便是你用力把他推醒,他醒来了却依旧在梦里,除非他知道自己还在做梦。
听到上面这句话,有人脑子里会闪出《盗梦空间》的桥段,到底是梦境还是真实世界,导演给出了一个逻辑上的补丁,拿出一个陀螺试一下,如果陀螺转动一会倒下了那就在真实世界,反之就还在梦里。
这个办法简单有效,可惜那只是电影中的设定。真实情况是在梦里想要叫醒一个正在做梦的人,必须要有一个醒来的人去叫,那么如果连一个醒来的人都没有怎么办?那么这件事情几乎无解。除非是自己把在“梦中的自己”,从正在做梦的状态中,一层一层叫醒。这件事,实在太TM逆天了,概率为零,别想了,还是洗洗睡吧。巴特,这世界就是这么神奇,概率为零的事情有时候也会发生,这个自己叫醒自己的人确实存在,他叫乔达摩·悉达多,他醒来的时候36岁,正当年。
我们先回到问题本身,当我们讨论梦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这里我们实际上是拿“梦”做了一个引喻。梦是相对于苏醒状态而言的,无论是在梦中还是在真实世界中,我们都能够真切的感知到“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和刺激,并对这些信息和刺激做出反应。也就是说,人之所以能够确认自己“活着”或者“存在着”,是通过人这种结构、这个子系统与外部世界这个大系统发生交互,并能时刻感知到这种交互而实现的。说的再白一点,人是一种结构,结构决定了人具备一定的功能性,而人从在娘胎里诞生的那一刻起,这种功能性就开始不断发生作用,人自身对这种功能性的反复感知与确认,就是“活着”或者说“存在着”。好了,如果通过某种方式,给人这种结构喂养足够的信息与刺激,使结构不断感知和确认自己处在活着的状态的话,那么梦境和现实对于人这种结构本身而言是没有区别的。而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引喻的那个“梦”。
跟上,我们更进一步看看人这种结构到底是什么?
人接触外部感知的渠道真的十分有限,总共只有六个: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还有脑袋瓜里的意识。他们发挥作用的过程也很简单:眼睛接收外部的光线刺激,把看到的视觉信息送回来,和意识相结合形成眼识;耳朵接收外部的声音刺激,把听到的听觉信息送回来,和意识结合形成耳识;鼻子接收外部的气味刺激,把闻到的信息送回来,和意识想结合形成鼻识;舌头接收外部的味道刺激,把尝到的味觉信息送回来,和意识形成舌识;身体接收外部的接触刺激,把接触到的触觉信息送回来,和意识相结合形成身识。在这个过程中,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只负责把信息带回来,并不做任何分析和判断,所有需要分析和判断的事情全部交给意识去做。举个栗子,眼睛看到一个美女,它只负责把这幅图景送回来,至于里面是美女还是野兽,它不care,它只是一个信息的搬运工。而与此同时,意识会开始忙活,它对图景进行加工、分析和判断,形成对这幅图的初步认知:我眼前是一位美女!然后意识开始疯狂地起连锁反应:这个美女是我喜欢的类型,要是能和她认识就好了,不光要认识,要是能在一起就好了,最好…还能生个大胖小子,一家三口在阳光下散步……想着想着口水都出来了。不行,要赶紧行动,怎么和她搭讪?需要找一个借口…… 看到了吧,这就是人这种结构的基本功能:通过前五种渠道接收信息,信息来了之后和意识发生作用,产生初步认知,随后认知继续发酵,产生一系列的感受、想法,形成欲望和动机,在欲望和动机的驱使下,开始发生后续的行动,行动一旦发生就会触发一系列后续的连锁反应。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快到你自己都认为理所当然,快到你只剩下被一系列连锁反应所驱使,诞生那一刻起直到死去。
还记得一开始我们说的那句话吗?在梦里你是无法叫醒一个正在做梦的人,因为即便是你用力把他推醒,他醒来了却依旧在梦里,除非他知道自己还在做梦。
生命最重要的馈赠: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在人的这种结构下,眼、耳、鼻、舌、身和意识瞬间产生的一些系列连锁反应就是结构所决定的功能性。在这一系列永无休止的连锁反应中,你能清醒的知道自己正处在一个连锁反应之中吗,换句话讲,你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梦吗?你可能会说,知道这个有卵用。我告诉你,这么做有大用处,因为它会让你产生智慧,得到生命最重要的馈赠: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乔达摩·悉达多就是在生命中真正做到了自由、自在的人,他是我们生处的这个世界、这个大系统的一个概率为零的意外,一个突破了系统边界的异端,一个从没有尽头的梦中醒来的人。他说过一句话:“把一个人从漫漫长夜中叫醒的方法有很多,如同大海的海水一样多,但具体到某个人,他只需要其中的一种就足够”。乔达摩·悉达多醒来后,尽其一生都在叫醒更多的人。这个公号取名“只需一瓢饮”,就是想要一件事情:用一种通俗的语言,学习、践行乔达摩·悉达多的教诲,在这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上,找到更多的同行者。
那么,乔达摩·悉达多究竟做了什么,让自己从漫漫长夜中醒来呢?我们下次再说。
(全文完。“虽然面朝整个大海,而我只需一瓢饮,就能过好这一生”。请订阅公众号:只需一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