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成书于抗战期间,据说(好像是【南渡北归】提到过,记不清了)当时日本人在裹挟一些国内的“文人”著书立说,妄图论证日本侵略和统治中国的合理性。以史语所、西南联大等为旗帜的机构则积极研究古代典籍,并通过考古实证来说明中国的独立性、历史一致性,论证了中国领土完整的合理合法性,有力地回击了侵略者的野心,为政府在国际上争取正当权利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
钱穆先生所作此书是作为给大学生授课的讲义的,其自始至终渗透在书本的结构、逻辑间的爱国情怀,读起来说服力极强,感觉十分通透,真正把“为什么说中华五千年历史是一脉相承的”这个问题回答的非常清楚。
没有什么“大事”是突然间出现的,凡事总有其前因后果,总有由其产生念头、形成思想、延及行动以致往复强化的循环。如蝴蝶效应一般,前一个时期已有某些迹象渐成气候,对后世时期带来了些许影响,乃至造成了关键性影响,从而决定了该时期的国家体制、社会风气。所以,要理解现在,必先了解过去,大体上掌握其起承转合。单就当下的情况“理解”现在,就是断章取义,断不可取。
而把历史的延续性搞清楚之后,也就和钱先生一起达成了本书的主旨:发明其(人物、事业)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做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做根据之借镜。
以古观今,借鉴的是分析历史的逻辑,这种逻辑可以用来观察和分析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或大或小的结论,以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个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的准确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历史逻辑掌握的精深程度,二是对当前形式的理解分析能力。三是以发展的眼光以及兼具宏观和微观的视角不断形成判断和更新判断,
书中也提到了比如民族关系这样与当前主流思想不尽相同的观点,钱先生对清朝-民国阶段着墨甚少,远不如其老师吕思勉先生,而且他对这个时期所做的分析我也不敢完全认同,这让整部书略显头重脚轻,全书的收尾比较匆忙,也是我认为本书不如意之处。近代史部分以后会从蒋廷黻先生的著作中寻找一些答案吧。
从阅读体验上讲,因为本书是竖体排版,且是繁体字,我还是第一次阅读这种形式的书,一开始体验并不好。但看了上册的三分之一以后就逐步适应了,文字部分的大标题、小标题、正文论据用不同的字号区分的很清楚,用荧光笔竖着做标记,也是种新鲜的体验,偶尔真以为自己成为了古时候的书生在摇头晃脑读经史子集的感觉,哈哈哈哈。
总之,作为一本让我重新思考历史观的史书,作者厚重的家国情怀、清晰的讲解逻辑、细致的史实叙述、深厚的史学和文化底蕴都是加分项。而竖列排版、繁体字以及某些我不完全认同的观点是减分项,总体给9.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