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零食
A公司决定增加零食福利,即为加班的同事提供糕点饮料,每样只需要1块钱,靠自觉投币。没过两周,发现收款奇少,零食消耗极快。后来引入自动投币机,里面是第三方提供的零食,譬如市价3.6的零食定价4块,公司给一半钱,员工自己给一半。获赞甚多。
改良前的方案,即是“公共草地”现象,也撑“搭便车”现象。而改良后的这个方案,虽然员工付费多了,但实际上还是占到了便宜(付款比自己买的要少,满足日常加班需求)。员工按需购买,不再盲目过度占有零食,实现了自动调节,公司负担也变小了,同时还可获得美名“有加班福利的公司”。零食供应商能把零食卖到比市面要高,实现获利,而需要额外付出的,只是需要一个定时补给的员工(老板自己也能兼任)。
这是一个两者博弈,引入第三方参与并实现了共赢的方案。
二、团购
曾经流行一时、沸沸扬扬的团购大战,最近几年也回归理性,主要是,商家自己回归理性。大部分的团购,以餐饮业为例,都是要求商家让利让惠给消费者,同时还要给抽成给团购平台。究其回归理性,不再火热的原因,主要是破坏了重要参与者——商家的利益。
从商家角度出发,本来正常情况下,人流可能是少点,但每单的获利还是能保证经营下去。而参与团购促销,看上去是薄利多销,实际上则是大大损害了自身的利益。对于商家而言,一来,要让利给消费者,二来,还要给团购平台分成,再者,消费者的喜好和联系方式都不归属于商家,商家纯属掏钱为团购平台添砖添瓦。最后,一时的客流激增,破坏了平常的商铺运营。客人增多,势必对食物的需求量增大,如果要保证平时的上菜速度和菜式质量,势必要增加人手,或者提高人员的效率。增加人手,使运营成本增加,提高人员的效率,一般是要求员工高强度高频工作,造成员工疲惫增加以致不满。
这是一个两者博弈,引入第三方参与,但损害了原关键参与者利益,最终导致失衡而渐渐没落的方案。
三、其实是有三的,但很晚了,就先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