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缺乏计划性的人,但却又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点什么,并且尽可能的使这分钟热血再长一点。
本年度第三本书,这也是一本很老的书了,但种种原因之前都是看一点就弃了,今天拿起重读还是有一些启发。
首先白岩松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新闻评论员,也是央视最早的一批新闻评论员之一。喜欢他,在于他的视角,他的语言,他的观点,无不透露着一个新闻人的良知和温度。
《白说》是他基本在2000年后往来于各地的演讲以及从当今看来他的感受。可以说鸡汤但不油腻,温和又充满睿智。有些观点觉得值得玩味,列举一二:
1.幸福就像“百分百”黄金,可以无限接近,但无法彻底到达。
2.成败与否,不在当下,往往需要历史的追认。
3.最明显的答案往往最简单,寻找第二个、第三个过程更难,但找到了会更有成就感。
4.我们只是偶尔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大多数时间,都是想办法不让这个时间变得更坏。
5.涉及道德的问题,不应该问人们“有没有道德”,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社会环境和相关法律制度,是否进步到让人们“可以展现道德”。
6.每一个医生,都应该在你的处方里加上“阳光”。
7.尊重,是另一种约束。
从摘抄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思想。当然也有迫于他自身压力所必须表达的无奈,但却从没有一刻不提醒读者要心存希望。比如如何面对困境和失败,他觉得教会一个人失败是比教会人成功更重要的一课,却又是很少有人提及的一课。比如面对医改和教育,他提到虽说这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但的确也不仅仅是我国所面临的课题。比如对待迷茫,他提醒大学之后,人就要学着用头脑用思维,而不是人云亦云。比如面对他的工作,他也很直白的说,如果他让他的儿子再从事新闻评论的工作,那得多残忍,这个工作就是一个绞肉机。多么血淋淋又真实有力的比方!
他热爱运动,每天都坚持跑步,也是个狂热的足球迷,层因踢球而腿骨骨折手术,但并未因此放弃。他是一个非网络大V的著名公众代言人,为了避嫌他从未开过微信微博。他也是一个内心软弱而敏感的人,会因为听到或看到某些简单的美好而动容。
但人无完人,我说我喜欢白岩松,但却从不会去盲目跟风神化,只是在他的文章中找到思想的火花和另外的一种视野吧。
相信没看过的人真不多了,不过也在这再次推荐,相信任何人只要闲时翻看,应该会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