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线上写作课。老师要求每日打卡300字以上,周末交一篇1500字以上文章,结课的时候可以获得优秀学员的称号,并能得到老师的一本签名书。
这位老师是简书的专栏作者,传播学硕士毕业,人称韩大爷。上一次参加他的课,没能坚持下来。这一次,老学员续报价格优惠,我又想把写作持续下来,就直接报名了。
韩大爷的文字,清新有力,娓娓道来毫不拖沓,故事写的特别好。这是我特别羡慕的地方。
开课后,我每日写300字以上。刚开始是手机上写,总觉得有点慢。下班后回家一堆杂事处理完,就已经很晚了。如何快速地写完,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后来经战友推荐,有一款应用很管用,讯飞语记,能及时地将语音输出成文字。平常需要近半个小时的事情,十几分钟就可以搞定。有时候几分钟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写完三四百字。
有了工具,持续输出内容又成了问题。有时候干脆写不出来,不知道要写什么?想半天也出不来一个字。
我开始想办法,就自问自答,既然是打卡,什么样的内容应该都可以。既然什么内容都可以,我就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对于一个不经常输入的人来说,什么是自己最想写的呢?很显然就是自己每天最想说的话。我决定每次必须写自己此刻最想说的话。没想到,这一决定为自己的反思奠定了基础。
每日最想说的,就是每日发生的事情。我总是能从每日发生的事情里得到一点新体会。
后来干脆演化成了一个模板。发生了什么事?怎样发生的?有什么结果?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为什么?下次怎样做更好?
基本上每次内容都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写。持续写了将近二十天后,我发现自己有种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其实,这就是反思。
群里边还有人在抱怨根本不知道要写什么,我在偷偷乐,因为打卡已经成了我的精神享受。有时候一不小心就成了千字文。
不过很可惜的是,最后一次打卡我忘记了。错过了时间,最终也没有得到老师的那本书。
结果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发现自己没有像以前那样责备自己了。虽然说坏结果出现了,自己肯定有问题。但是一味地责备自己,会让自己的能量越来越少。以至于最后别人说什么都是好的。而自己的想法根本无足轻重。
也同样因为这两个月的日更300字,为我现在的日更文打了扎实的基础。所以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辉哥杂谭在一篇文章里边说过,每天写500字,也就是三四条微博的长度,这个习惯一旦养成,你会发现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能飞快地提高。通过写下来,原本不清晰的内心想法会逐渐明朗。而内心对于自己的苛责,也会在写下来的习惯中逐步消退。很多时候,并非你没有写作的欲望,而是你对自己过分的苛责抑制了你写作的冲动。
每天写300-500字,仅仅是写下来这一习惯,就足以让你在3-6个月的时间产生巨大的变化。若能坚持一年的日更,你会对自己刮目相看。
再次回顾自己这三个月来的变化,竟然持续日更了30天,再过十天就打破了去年一年日更的最高记录。
也是通过这一个月来的日更,我发现自己没有再过度迷恋电影,不再过度焦虑,不再莫名地恐惧。说话的时候,越来越经过大脑。越来越明白,别人的成功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
虽然我还是容易对不同的意见皱眉头,还是容易被大脑这个器官控制,容易被情绪左右,不过没关系,这一切都才刚开始。
慢慢来,并不是一句骗人的安慰话。慢,就是快。
每日的反思,持续写来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最近因为在日更,就没有重视反思。今早发现,反思这件事不仅要写,还要认真写。
反思就如一剂清心剂,白天已经那么累了没时间思考,晚上要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安静下来,向内求。
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花时间反思,认为这就是浪费时间。其实,那些人是没有体会过持续反思带来的神清气爽。
如果我做了,我就成了前20%,想想都高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