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想起清明这个节日的,是三天小长假。离家远了,节日感自然不强,少了奶奶用一整天张罗的糯米饭,也没了隔壁家伯伯催促着去扫墓的紧迫感。这个清明节,着实少了热闹。
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地过清明节,也是自打记事以来第一次不跟着扫墓大军进阀深山。同时还有一大变化,空间朋友圈不是同学们扫墓期间发生的趣事了,换上的满是旅游时拍的美照。仔细一想,朋友们跟我的步伐是一致的——外地求学,节日狂欢,也觉得欢喜。
在这特定的日子,思绪不免被迁回在家乡过的那些清明节。早上总爱到处乱跑,看看这家伯伯做了什么好吃的,或是那家婶婶准备了什么好玩的路上耍。见面打招呼总被问一句:“你家糯米饭做好了没呢?来我这吃呗!今年多加了几种颜色咧!”每年的糯米饭都能给我带来惊喜,婶婶们总能变换出新的颜色,七彩米饭,看着忍不住要捉一把来吃。小时候吃糯米饭喜欢用手拿,揉成饭团,一边晃荡一边吃,大人见了不免要提醒一句:“小心着咧,别摔着了!”这时候奶奶如果看到了,便忍不住要唠叨:“家里多得很呢,怎么就不愿意吃呢?是不是阿婶家的多放了香料!”这时候我一般复以奶奶一个大大的笑容,心里想着:“阿婶家的的确比自家的要好吃一些。”现在想回,味道是差不多的,只是阿婶的热情让我爱上了她家的味道罢了。
我们那的清明节过得是比较简单的,吃完糯米饭后就一起约着去扫墓了。大家聚在一起讨论谁拿哪样工具,小孩子则讨论要跟谁的车,好便一起玩耍。我不愿跟爸爸,觉得爸爸有种莫名的恐惧感,生怕他开车无聊给我上政治课。往往这时候最受欢迎的司机是某位大哥哥,大哥哥自然不会跟我们讲大道理,他们愿意给我们空间闹腾,路上遇到有卖冰淇凌的也会毫无犹豫地给我们买。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那天能挤上大哥哥的车是很值得炫耀的,因为那表明你会收到别的小孩羡慕的小眼神儿。一番热烈讨论后,就是进山了。前几年有一座坟,需要从这边一座山走到另一座山,其中野草的高度可以莫过那时身高仅是一米多的我。当然我不会乖乖地爬山,一般在第一座山的半山腰,就已经有一个大人被我骗了,成功爬到他的后背上,接下来,自然是不愿意下来的。
扫墓时大人们总会跟逝去的人聊聊天,我们不爱听。因为没见过里面躺着的人,自然是没有印象的。但是我们爱烧纸钱,抢着来烧,仿佛手里拿的纸钱是真钱一般,在比谁的钱多在。过程中会有一两个小孩没抢到,便跑去爸爸妈妈那里生闷气。另外小孩则开心地在一旁烧纸钱。我能抢到的只是十块的,看着别的小孩拿着一张大大的8亿元,心里不免有些羡慕。
今年,我没有回家。透过朋友圈看到,家里边热闹的气氛不减,我们那批小孩长大了,另一批小孩也就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