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病名一听就非常的朴实自然接地气,多半跟气候、季节及表现出的症状相近。
湿热病,乍一看湿和热说的天气和气候呀,为啥古人偏偏拿它作为疾病的名字呢?湿热病又有什么特点?
成书于先秦至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里记载有“六气”,原本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现象,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其中火为热之渐)。天要变化,当气候异常时,出现过寒,过热,过湿,过燥等情况,而当人体正气不足,抗邪能力下降时,使得六气成为了治病因素,于是便称它叫“六淫”。淫可以理解为太过的意思。六淫致病的特点多跟四季气候、居住环境及人体正气强弱相关,可以单独致病,也可和其他邪气相合致病。我们这里说的湿热病,就是湿邪和热邪合而致病。
既然湿热来自于季节气候,人生活在这种自然环境之中,必然带有它的属性,所以它致病后,疾病的表现会跟气候特点类似。
湿为阴邪,容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表现为怕冷,恶寒,胸中痞闷,“同气相求”,湿困脾阳,运化失职,出现腹泻、大便不爽等表现;湿性重浊,感受湿邪后常可见到周身困重,头重如裹,四肢酸懒沉重的症状;湿性粘腻,所以湿邪致病多表现为分泌物及排泄物黏滞不畅,而且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故病程较长;湿性趋下,常说水往低处流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湿邪致病多发生在身体的下半部位,可见水肿、下利、白带异常等问题。热为阳邪,火热之邪伤人多见发热,汗出,口渴等症;火热之邪化燥伤津,故见口干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火热之邪还容易生风动血,出现高热、神昏、四肢抽搐等,迫血妄行则见各种出血。湿热相合如油入面,难分难舍,病势缠绵,难以祛除。所以临床遇到湿热病如果没有好的方法指导,一般难以速效。 以上也可以看出“取类比象”,在对中医的理解上具有重要作用。
在祖国医学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将湿热病论述的最为透彻的莫过于清代的温病大家薛雪。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老人,江苏吴县人。说到这儿,有没有看出薛生白与湿热病之间的渊源所具有的深意呢?江苏地处祖国东南,温暖的江南水乡,阴雨绵绵,“江南五月朝暮雨,雨脚才收水流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在享受江南旖旎的风光时还需要承受潮湿的环境,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生出一方的病啊。
生活在湿热环境中的南方人,更容易得湿热病,尤其是暑月季节。见惯了各种各样的湿热证状和疾病,薛氏凭借其对医理医术的精通,著成了湿热病的专著《湿热病篇》,使得湿热病证治在温病学中自成体系,丰富和充实了温病学说的内容。
薛氏在自注中说,湿热病有六大必见之正局,也就是湿热病的提纲:“湿热病,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开篇简明扼要,用词精准,一句概括出了湿热病的病机特点及发展规律,后面的篇章中再无重复,细细体会,简直妙不可言。
说到这儿是不是对湿热病有了初步的了解呢?后续将继续分享湿热病的一系列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