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大师一如既往地带给读者宏大叙事的震撼,和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动人心弦的命运。
王军首领朗德纳克对于革命势力毫不留情,仇恨而暴虐;革命军年轻领袖原贵族子爵郭文才能卓越,而又慈悲待人,宽恕战俘;革命领袖委派西穆尔登监视郭文,因他的宽恕仁慈被认为是弱点。
郭文自小无父无母,由叔父朗德纳克家抚养,而西穆尔登原是恪守教规的教士,他是郭文的家庭老师,将自己的知识信仰和道德全部灌输给他深爱的孩子郭文。
最终决战郭文战胜并俘虏了朗德纳克。因为朗德纳克为了救不相识的农妇的三个孩子而放弃自己逃脱,郭文内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方面是革命者的使命,另一方面是革命之上的绝对的人道,对生命的爱。
西穆尔登主持的会议最终决定处死朗德纳克,郭文经过一夜的内心审问,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郭文私自释放了朗德纳克,自己留在地牢中。对他视如亲生的恩师西穆尔登内心坚持革命法律,判处郭文极刑。
郭文受刑早晨,西穆尔登一同结束自己的生命。
读完这本书时是一个下午,在家里的书桌上,靠在椅背上久久沉默。
法国大革命是场在其中看不清人性的革命者狂欢。一批接着一批革命者推翻前者掌握权力再被下一批推翻,革命之名极其扑朔迷离。
想起<<乌合之众>>,人在群体中可以做出独自做不出的丑陋的盲目的以及愚蠢的事。
郭文是个超越了他所属时代的人,如果放在我们的时代可能也不会被推崇,毕竟雨果是想塑造他的极端向世人宣示,一切革命都不能超越爱,人性中的爱。
剥离去革命的背景和阶级的外衣,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又有何差异呢?就像谈到公平时,我们在假想自己的出身未知、如铁幕遮挡住时,给不同的人设计规则,然后铁幕升起你可能是任意一种身份,再回头审视自己对世界的设计,是否如自己所想的公平?
同样的,当我们党同伐异,或者当我们成为多数人,我们可以多大程度地去从他人的视角观察体悟别人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的世界?
我们的时代似乎已经和革命的距离很远了。上一代参与过洗礼全中国革命的年轻人现在步入了中老年,依然时隐时现地激起小小的波澜,周先生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中国人,我一个小小的普通人倒是愿意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的。
郭文的做法或许在现代的法治视角下存有争议,但这并不妨碍雨果老人矢志不渝教化世人有关爱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