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句话‘‘如果我不在了,所有器官全部捐献,剩下的全烧了,骨灰撒入大海。’‘便想起来2018年我登记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于是找出我的志愿者登记卡发了个朋友圈,没想到引起了朋友们的一阵唏嘘。朋友A说“你那是假的吧?咋会登记那玩意儿”朋友B说“这太吓人了吧,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我回复他”人都不在了,还留那些东西干嘛,我的心脏也许会在另一个人身上重新跳动,我的肝脏可能救活一个正值青春的少年,我的眼角膜可能让一个小朋友重新看到这个世界呢“还有朋友说”阿阳,你脑子里整天想些什么?““好端端的为什么会想死去呢?”一个跟我谈过心的快递小哥给我评论说”你看着是那么阳光的一个人,怎么会这么厌倦世间,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不能并否认这个美好的世界“。甚至还有一些从来不点赞朋友圈的人给我点了赞。
我看着他们的评论,突然觉得很有意思,我并不是对这个世界失望,反而是更多的期望,我希望有一天我的生命结束了,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延续下去,而不是躺在冰冷的地下或者变成一捧灰让亲朋好友每逢节日去悼念,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的赞歌?又哪来厌倦人世间之说?
器官捐献这个想法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大概十年前或许更早,当时记得看电视看到一篇关于器官捐献的报道,至于哪个节目我早已记不起来了,但是对于那时懵懂年少的我还是有很深的感触,也有了未来捐献器官的想法,并且在心里深深扎根。《人间世》
是一个关于医疗新闻的纪录片,以医院为拍摄原点,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的重大选择,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其中有一期记录了一些关于器官捐献的案列,其标题命名为“为生命的来往鞠躬” “团圆“ 从2015年起,中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捐献器官成为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来源。中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等候器官,然而供需比列只有1:30,有些病人等待了十几年,希望能有一个重生的机会。让我记
忆比较深刻的是一个28的研究生男孩,刚刚完成自己的学业,希望能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本应走进工作岗位的他,却因为肝炎,不得不躺在医院、做着透析、延续着自己的生命,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等待合适肝源的出现,或许能够活下去。但是这个男孩不够幸运,他没有等到捐献的肝脏,没有等来29岁的春天。
每一个器官捐献的案列背后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在这个悲伤故事的背后更多的是勇气和对生命的尊重。”我知道失去至亲的痛苦,我们家庭正在经历这种悲痛,所以我愿意把我儿子的器官捐献出去,希望能给一些家庭减少痛苦,带来温暖“。这是一位脑死亡患者的母亲,她忍受着丧子之痛,替儿子做出最后的决定。在手术室与儿子做最后的告别之后,医生对遗体进行默哀,开始了器官摘除手术,手术结束捐献者的肚子整个瘪了下去,医护人员对他进行最后的清洗,换上了寿衣,所有人对遗体再次进行鞠躬默哀。我不知道那些从事器官移植工作的医护人员在面对这一幕是什么感受,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为生命的来往鞠躬,为成全别的家庭团圆鞠躬,感谢您愿意奉献自己生命最后的价值,感谢您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付出。
亲爱的儿子你知道吗你的生命让七个被阴霾笼罩的家庭重获阳光让七段被缺陷摧毁的人生遇见了奇迹儿子他们会替我好好照顾你的去继续欣赏大千世界的精彩去感知这多彩人生的美丽因为你就是他们他们就是你谢谢你给爸爸妈妈留下的这份你还活着的证明。
一个16岁的少年,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到了2017年4月27日,这是他生命结束的瞬间,也是生命延续的时间,他只是变成了种子,到另外的生命体中发芽。心脏、肝脏、肺脏、两只肾脏、两只眼角膜,挽救了七个苦难中的家庭,这个荣获CCTV“2018-2019”慈善人物的少年名为叶沙。这首诗是叶沙的母亲所作,由国家一级演员温志娟老师在CCTV”慈善之夜“朗诵。16
岁的年纪,本应坐在教室接受知识的洗礼,本应在蓝球场上挥洒着青春的热情,而这个少年的16岁感动了我们所有人。为了圆叶沙的篮球梦,五位器官捐献者自愿组成了一支篮球队“叶沙队“,分别以20、17、4、27作为球衣的号码,
秉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在2019WCBA全明星联赛中,即使面对着职业对手,也力争取得比赛的胜利。”叶沙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叶沙生命的延续,像世界展示了“生命延续”的魅力。“一个人”的篮球队,五个接受器官捐献的人,为了一个目的,“你的生命,我帮你延续”。“叶沙”篮球队,给我们带来的是震撼、是感动,五名叶沙器官捐献接受者也自愿成为器官捐献者,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加入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队伍。
由于一些中国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深厚,希望死后能保留全尸,“全“是指什么?可能没有明确的概念,因为最后都是变成一捧灰,所谓的”全”,可能也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精神安慰和寄托,但是如若上升到精神层面,把遗体的器官捐献挽救更多的生命不更有意义嘛?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相比于西方开始的比较晚一些,直到2003年,公民捐献器官的数字仍是零,但是截止到2019年9月份,根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网管理中心的有效数据显示,中国已登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152万余人,截至2019年9月8日,实现捐献案列25550例、捐献器官72971个;这是多少个生命的离去,又是多少个生命的重生,而器官捐献便是生与死之间的桥梁。
十几年间国民对人体器官捐献的看法正在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认同人体器官捐献事业,有更多的人把自己最贵重的礼物留给等待重生的生命。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但是用来形容人体器官捐献事业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余华在《活着》中写道“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再怎么也活不了“人是一个很矛盾的生物体,活着的时候总是追求一些虚无的东西,很少真正去考虑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甚至觉得死亡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当我们真的面临死亡的的时候,又想抓住最后的稻草,无比渴望鲜活的生命。”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每个阶段的生命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发掘无限的价值。生与死,或许早已注定;活着的时候,尽情去拥有、尽力去爱;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愿意把最后的热情和温暖播种给人间、留下的那捧灰,留给我最爱的大海。
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