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到诗歌散文的时候,我想到了最近思考的感性与理性这个话题。
对于感性和理性,我前几天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理性让生活完美,感性让生活更浪漫。
何谓感性?
感性指人情感丰富,多愁善感,能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感受力很强,能体会到任何事物情感的变化。感性的人,在待人处事过程中,更遵从自己的意识,也就是习惯于从心所想出发,不会更多的考虑客观条件,若是以主观看法为主导即会变成唯心主义和宗教。
再看理性的解释: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的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
理性是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反之就是反理性。理性的本质就是否定与怀疑。
简单说来,感性就是以主观意识为主导,而忽略客观条件。而理性则相反,它是以客观条件为基础的处理问题方式。前者偏向于唯心主义,后者偏向于唯物主义。
诗歌与散文的存在是人类感性思维的结果,天马行空,构造情景,丰富而不受拘束的想象往往能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当然知识阅历也是基础,否则想象的空间就有限了。
而逻辑严密的数学、逻辑学、自然科学则更多的理性思维的结果,以事物的客观原理和概念为基础,探寻出其内在原理和因果逻辑。这个描述可能很抽象,我承认以我现在浅薄的水平其实也是无法说清楚的。
再拿我之前提到的大学生活为例,进入大学之前,高中的老师通常会告诉我们大学如何美好、如何轻松之类,以此来激励我们努力奋斗,仿佛让我们感觉到考上大学,从此就可以开始享受美好的人生了。“考上大学一切都会变好”,这只是感性的认识或说法。但它的好处就是“欺骗”了无数想享受大学的人真的考上了好的大学,而坏的地方就是,有的人信了,考上大学之后就真的开始“享受”大学了。
我应该是"享受大学"的受害者,当然这并不能怪别人,只怪自己开窍太晚。好在后来开窍了,意识到了理性的重要性,以至于我的大学过的并不是完全失败。
起初,我理解的享受大学就是参加社团、发展兴趣,漫步校园,风花雪月...似乎太美好了。我也在尝试走上这条“歧途”,好在有一点,我爱上了图书馆,爱上了各类书籍。这样的生活,让我开始喜欢上了诗歌散文。无论有何感触,我都会用诗歌可散文的形式表达,因为它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去支撑你说的每一句话。这也是感性主导的大一大二生活的写照,诗歌散文的年代。
后来,当大三来临的时候,我意识到大学仅有这些并不够,开始感受到责任。仅靠感性的东西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生存的很好,尤其对于我,一个普通的理科生。我必须爱上我的专业,或者能够真正创造价值的东西。我开始理性思考大学应该读什么,并开始践行我的理论。大三大四,是开始走向理性的时代。
再到现在,工作多年,再次验证了理性的重要性。我学会了归纳和总结,而不是重蹈复撤;我认识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开始;我知道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而不是想当然;我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主观决定一切。有些人会说这不是很简单的理论吗,但是越是简单的理论能做到的人就越少。但是,越是简单的理论,可能对你的影响反而会更大。因为人的行动都是由一个一个小的行为构成的,他们往往需要用到这些简单的理论。
好像我都在说理性了,似乎是想证明感性不重要。并非如此。
理性与感性应当是巧妙融合的。下面我用这首诗(且称为诗吧)中的类比来说明。
理性是石
感性是水
理性是顽强坚毅
感性是柔情似水
理性是平静流淌的河流
而感性就是遇石击起的美丽浪花
理性是波澜不惊、平静如水
感性是意气风发、劈荆斩棘
理性是血肉
感性是羽翼
理性让你拥有强大的力量
感性让你张开腾飞的翅膀
理性是知
感性是识
理性是方法
感性是方向
理性是男人的睿智
感性是女人的意识
理性让人思想深邃
感性让人性情活跃
理性是生活的催化剂
感性是生活的添加剂
理性让生活更完美
感性让生活更浪漫
理性是生命的力
感性是生活的势
顺抛借力
才能让生命发出光辉
总结说来,理性决定方法,而感性决定方向;理性制定策略,感性负责执行;理性让生活完美,感性让生活浪漫。
PS:这是《二十一天写作计划》的第三天了,实话,起初并无任何灵感。笔记中记录要写的东西很多,但似乎都找不到灵感,无从写起。
后来与朋友聊天,聊到了这个话题,理性与感性。于是就决定写这个了。
谁知,想把这个题目写得深入,是需要一些料的。而我的知识库中却很少有相关储备,实在是寸步难行。
后来索性想写诗歌或散文得了,毕竟不需要那么严密的逻辑论证。于是又有了诗歌的存在。
再后来,它们就合二为一成为这样一篇文章了,如果语言再优化一番,感觉更像一篇散文。
感想:持续的阅读、经历、实践、思考,才能输出好的作品。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think12,参与21天写作计划,一起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