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4日两天,洲的“快乐驿站”今年第二次发帖骑往东平湖,仍旧追随者众,骑友达到了52人,还有4位开车汇聚,我也随往。号称曾是八百里水泊的东平湖,我已经骑去了两次,按说去过的地方,再好也不愿意过三,但此次颇具吸引力让我瞩目三往,是看到了上次骑友听涛在东平湖驻地的北边寻访到了新的景点,而这次又去就是以这些景点作为活动的主要目标,且具体地标明在了帖子的内容中 ,如六工山的建福寺和摩崖造像、斑鸠店的程咬金故里,以及复原水浒传景致的水浒大寨等等。且不论其他骑友骑去的目的动力何在,反正我是奔着这些新的看点发愿发力的。第一天的去程,五点多天不亮就出发了,沿着101省道一路东北,快骑队无忌狂驰,累的我只能跟走半程,望其项背中成了少数的中队。尽管这样自叹不如,但也在上午十一点一刻的时候到达了湖边的老船长家里,午饭就在这里吃了,而十八人的尾军则是在中途吃了午饭后下午一点半许才骑了过来。下午两点,在老船长摩托开道的引领下,大家又跨上坐骑,北上湖堤山边,开始了三十多公里的探访新景点之骑。先建福寺,再程咬金,后水浒寨,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有看头,特别是建福寺,不仅有唐代创建的历史渊源,而且至今还完好遗存着石砌到顶的石墙佛殿,加上依山造势的布局,老树掩映,苍柏葱郁,古寺尤加庄严朴厚,让人肃然起敬。地方政府近年的修复重建,更是补充了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将寺后半山最具看点的摩崖造像,也请进了高大宽敞的二层阁楼之中。资料称,造像凿于唐代,一字形东西排开,长14米,共有大小造像49尊,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近前却遇大门紧闭,幸能从格窗和大门的缝隙中远远窥见,果然千年的佛像坐立安详,残缺不全的面容仍露出神秘智慧的光芒。管窥蠡测,也算拜见了真容、了却了心愿,立时心满意足了。古寺幽静,还可居高一览,主要还不收费,意犹未尽,还可再来。再转去斑鸠店,这又是沿湖的一个乡镇,正是收晒大豆和销售大蒜的季节,骑中满鼻特有的收获味道。据载唐朝的开国大将程咬金就出生在这里,所以现在斑鸠店也打起了“程公故里,忠义之乡”的招牌。镇街的一座小院,是程公祠,路边有程公井,老物不多,却承载了今人对程咬金故里的念想。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而民间关于程咬金为混世魔王、草莽英雄的传说,则比这座程公祠和正史描述的内容要丰富传奇得多,这也是程咬金至今家喻户晓、念念不忘的原因。大家最后停留在湖边的水浒大寨,这里就是一处彻头彻尾的现代造势之作了,它是新版电视剧水浒的重要拍摄地和东平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门票就要50元。我们不入,也未见有其他游客进出,巨石崖壁上的五个大字“八百里水泊”,就成了我们此来东平湖拍照的最好大背景。晚宴济济一堂摆了五桌,实话实说,所谓全鱼宴的满满席面,味道多不敢恭维,咸的咸,腥的腥,大盘的鱼肉竟少人下箸。真是奇了怪了,身居湖岸,以鱼撑席,居然主家居然没有摸索出一套做鱼菜的好手艺,也真辱没了全鱼宴的字眼了。不过,菜不美味,也未压过众骑友连声大“嗨”的激情。餐毕,老船长照例备下卡拉OK、一堆篝火,供余兴未尽的骑友狂欢发泄了一阵。第二天归程,七点七分离开,十五公里绕湖,可惜天色不开,湖面氤氲,日出碧水不见。戴庙浮桥过了黄河,众骑逶迤台前的大堤之上,后来在孙口的将军渡似有一聚,下来除了四厂的骑友和我,均选择下堤改走濮台路了,说是这样路近。一人独行大堤之上,时有大车小辆来往,也没有过去的安逸了,好在还有树荫覆道。大堤上的陆集路口,一碗羊杂汤和两个烧饼作了午餐,吃的香,喝的鲜,实乃美味,但下来就招致不断地渴饮,以致害的买水了。午间,杨集下堤,西经濮城,再上黄河路东延段,下午两点半止于柳屯,完成了归程。计算下来,走大堤和濮台路,距离应该相当,看地图也可辩出,不存在大堤远的问题。三骑东平湖,实现了看新景的目的。两天骑走266公里,其中第一天150公里,第二天116公里。花费97元,其中老船长家23+43=66元。对自己的骑行状态不满意,主要是速度上不去,有点儿跟不上趟了!
三骑东平湖
东平湖,古时称蓼儿洼、大野泽、巨野泽、梁山泊等名称,到清朝咸丰年间才定名为东平湖,现在成了《水浒传》”八百里水泊“下的唯一遗存水域
第一天一早启程,一口气狂奔三十五公里,才在范县的地界吃早饭了
不到十一点,就到了吴坝的黄河银河浮桥上了
才十一点一刻许,就到了老船长的家庭宾馆。一个上午,骑出了117公里,比上两次骑来时,都早多了
吃了两顿老船长做的全鱼宴,看着丰盛,但味道都不敢恭维
绕东平湖而行,至六工山西麓,山间一片殿宇毗连,就是建福寺了。建福寺始建于唐,朝代更迭,几经兴废,至今已历千年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建福寺被朝廷赐额。寺院为三进院落,有山门殿、前殿、后殿及弥陀院等。原寺内有释迦牟尼、阿难、迦叶及文殊、普贤、十八罗汉等像
建福寺,曾叫“李密窝”,后叫“理明窝”。传说,瓦岗军首领李密为官军追逼至六工山,单枪匹马逃进了寺院,躲进了正殿泥塑的大佛像后面躲过了一劫,因此传说,群众就叫这里为“李密窝”
古寺分为岩上岩下二区。寺中植有桧、榆、槐,古木参天,繁阴遍地
风雨沧桑,殿旁遗有残损的赑屃碑座,碑身不知了去向。“螭首龟趺”碑刻规制甚高,建福寺当日之盛隆,可见一斑
寺内很安静,大家拾阶而上,由岩下到了岩上
建福寺建筑雄伟,重建的观景凉亭高高在上,是寺内的最高点
岩上现有高大二层阁楼一座,初以为是寺内复建的楼阁,只是注意了门前的已字迹漫漶的石碑
再是注意到了阁楼一侧的两根石柱。原是明代所建的钟楼,历经风雨侵蚀,天灾人祸,现已荡然无存。石柱镌刻记载“东阿县堂子社堂堂子村善人张永刘氏男奉雨刘氏长孙九献马氏次孙九思王氏大明万历十八年四月二十二日立”字样
其中一根石柱上赋予了新的内容,是1981年当时所属梁山县的”理明窝摩崖造像“刻字;另外一边的石壁上,是一块明代万历年间的石刻
再说这座阁楼,原来就是理明窝摩崖造像的所在地,阁楼是保护文物的力作,谁叫理明窝造像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
造像在建福寺的后面,位居六工山之阳的半山腰处,始凿于唐武后长安三年(公元七零四年),一直到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八七三年),北宋英宗治平六年(公元一零六九年)都有零星的造像活动
造像呈“一”字形东西向排列,长14米,共有大小造像49尊,分三个时期,第一期“长安之年”造像,主要为阿弥陀佛三尊大佛像。均著双领下垂式衣,质薄贴体,面相丰腴,眉眼细长,身体上宽下窄,呈现出强健的力度美感。头光为双层桃形火焰纹并施彩绘,内层有化佛七尊。第二期“开元八年”造像,除形象稍逊于第一期外,特点基本一致。第三期“咸通十四年”造像,衣纹呈粗泥条状,头似圆球,身体面相圆胖,面容较丑陋,体现出唐代造像走向衰落的特点
建福寺坐落在六工山下,自然景色峻峭秀丽。六工山,主峰海拔189米,由12个山峰组成,每2个连成一个工字形,共6个工字形,故名六工山
居高临下,只见苍柏森森,古寺掩映,山岭逶迤,堤坝纵横,河道如白练,湖汊似明镜
又一站,大家骑到了东平县的斑鸠店镇
据记载,这里就是唐朝开国大将程咬金的故里
因为程咬金古来名气不小,所以现在斑鸠店也打起了“程公故里,忠义之乡”的招牌
在斑鸠店村的东部,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家乡的农民起义首领和唐朝名将,兴建了程公祠,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程咬金,又名程知节,生于隋末,是济州东阿县人。幼时为人孝义双全,勇猛过人,初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后随李世民征战天下,战功显著,封为卢国公
在祠堂外面,至今保存有一口古井,叫做程公井,据说遇程咬金有关
程公祠为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重建,因地处黄河滩区,1954年被洪水淹没,仅有庙柱微露出地面。近年来,乡人自筹资金修复了程公祠正殿,硬山顶面墙上有彩绘壁画
程咬金传奇似的一生,被后代文人加工塑造成了“混世魔王”的形象,他憨厚纯朴、维护正义的侠义肝胆,成为众多民间文学的主题,因而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人物
程公祠正殿立柱上有联曰:“偕叔宝翼秦王玄甲军陷阵摧锋冠诸将,先世南次公谨凌烟阁图功画像壮千秋”
离开斑鸠店,又沿着东平湖岸回返,途中遇白鹅相迎
六工山水浒大寨依东平湖而建,是新版水浒传的主打亮点,水寨有古战船、瞭望台,水上平台是水军作战基地,山水相连,浑然一体。水寨周围有万亩天然湿地,芦苇丛生,是游客体验水浒文化、休闲度假的地方
水浒山寨水寨总投资2亿元,是80集新版电视剧《水浒》拍摄主场景地之一
东平湖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天然养殖场,不仅养鱼,岸边还白鹅成群
这一段湖堤,还是土石路,行走不是太爽,也影响了观湖的心情
白鹅就是这样养殖的,经过时臭气扑鼻
湖水也不是太干净了,这种黄绿的藻类应该是富氧化的显现
到了腊山脚下,也就是老船长家的湖边,湖中的小船除了载客赚钱,主要是运送鱼饲料。东平湖的鱼,已经完全是饲料鱼了
银兴码头上俯看,湖面上围网满布,已成水中藩篱
下午的天色不错,再次拍下三来东平湖这张大家既熟悉、又具代表性的画面
第二天,归骑黄河大堤,经过台前孙口,有当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纪念碑
在河边当年大军渡河的地方,又新立一块”将军渡“的大石头,还建起了一座将军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