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此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旷世绝恋的无限同情,也是对安史之乱的深刻反思,更是对自己真挚爱情的哭诉。此刻,白居易正感受着刻骨铭心的痛苦。
年少成名正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时,白居易也有了让他牵挂一生的女子——湘灵。
为了躲避家乡战乱,母亲带着白居易搬到了父亲白季庚任官的地方——安徽符离。因有离山和当地产有符草而得名。或许,白居易的那句“离离原上草”就得益于这个地方。直到有一天,一抹轻灵的身影闯入了他的世界,看着眼前天真烂漫的女孩,白居易一见倾心。就在草堂旁,略通诗词音律的湘灵与白居易一个写曲一个唱和,一个写诗一个诵读,两人很快便暗生情愫。他的《邻女》就是为那个时候的湘灵而写: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那段时光,是白居易漫漫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几年后,白居易二十岁了,向母亲提出要娶湘灵为妻的请求。却遭到母亲的反对,原因是嫌弃湘灵出身寒微。
白居易母亲为了将两人分开,以求学为名,逼迫白居易离开符离。临行前,白居易与湘灵在濉河旁见了最后一面,并含泪写下了《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天真的以为,母亲是担心他沉溺于儿女情长,耽误了科举功名,所以,为了理想,为了湘灵,白居易日夜苦读。唐贞元十六年(800年),二十九岁的白居易不负众望,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取了进士。还是同年进士中最年轻的一位。无论是雁塔题名时还是曲江游宴处,人们都能看到他意气风发的身影。
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回到家乡,再次请求他母亲成全他和湘灵的婚事,母亲依旧一口回绝了他。原因是门不当户不对。从此以后,白居易以拒不结婚来无声地抗拒母亲,而湘灵也将这份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三十五岁,第三次登科,授以周至县尉,正式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此时,感情不顺的白居易将生活的所有热情都放在了百姓身上。每当夜深人静,梦醒时分,白居易又想起了曾经那段初恋,在与湘灵分开的日子里,白居易写过许多怀念湘灵的诗,其中《长相思》: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最后一句与《长恨歌》里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 异曲同工之妙。
公元808年,白居易三十七岁,这一年母亲再次以死相逼,白居易终于妥协,与同僚杨虞卿的妹妹结为秦晋之好。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白居易只得与湘灵那段美好的感情深藏在心底里,以为可以就此别过,不再出现。
七年后,公元815年,白居易在被贬江州的途中,机缘巧合地又一次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湘灵。当得知四十岁的湘灵还未嫁人时,白居易内心十分悲恸。再次相见,相顾无言,曾经的美好如云烟。江州一别后,白居易与湘灵两人再也无缘相见。八年后,五十三岁的白居易曾特意回符离探访湘灵。此时的湘灵已遁入空门,红尘往事,我已记不得。白居易悲伤的写下《梦旧》: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岁月悠悠,千年过后,不知道白居易与湘灵是否在天上相逢,是否还念着诗,她还唱着歌。一如当年,才子年幼,佳人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