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在寝室看《社交网络》时,杰西·艾森伯格扮演的哈佛大学生扎克伯格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印象,那时候的Facebook已经创办六年,并试图进入中国。直到现在,扎克伯格还在努力,却依旧没能把Facebook打入中国市场,但是他本人在国内的影响力却日益壮大。
今天有关扎克伯克的那条新闻可谓刷爆社交网络,或许全世界都在为这条新闻感慨。一个31岁的美国年轻人,在自己做爸爸的这一天,宣布将自己和妻子所持有的Facebook股份中的99%捐出做慈善。根据媒体的计算,扎克伯克打算捐出的股份市值达到450亿美元。
尽管对于扎克伯格的这一举措在国内引起众多解读,也包括类似避税、做作这样的负面言论,但是这位年轻爸爸已然赢得大部分人的尊重和敬佩。在众多八零后不情愿地步入三十,甚至还在迷茫之际,这个大洋彼岸的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希望能够改变世界。
谈到仅比我大六岁的扎克伯格,常常会让我觉得尴尬和脸红,特别是用文字来表达的时候,更是如此。当然,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扎克伯格,天才也并非随处可见,我们不能随意与之比较。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时候看到有关他的新闻,我会情不自禁地想,当自己到他这个年龄时,又是什么样的呢?当然,他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Facebook的估值已经超过200亿美元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可笑。
相比那99%的股份捐赠,更加吸引我的是扎克伯克写给女儿Max的那封信。读了之后你才会发现,我们与他之间的距离并非是那450亿美元,而是思想上的差距。当然,能够造就他现在视野和格局的,也与那450亿美元有关。但是在这个话题上,说来说去还是只有一个词:差距,难以企及的差距。
与扎克伯克同样被人称之为天才,并在这几天受人关注的,是NBA篮球运动员科比。是的,大学时候每个寝室男生的偶像科比·布莱恩特宣布自己就要退役了。这条消息同样引爆社交圈,各种回忆和感慨如潮水般涌来,一个时代宣告结束了。
我对篮球运动并不感兴趣,但在大学期间,室友对篮球的痴迷依旧让我印象深刻,深夜里的呐喊成为那几年最难忘的回忆。那个年代,科比依旧是赛场上的王者,哪怕是姚麦联手,依然难以抢走他的威风。但是在这两年,因为年龄的关系,科比的体力大不如前,英雄迟暮,令人伤感。
对于出身在1985至1995这十年里的男生来说,NBA历史上“96年黄金一代”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可以说NBA球赛之所以能在中国风靡,与这一代球员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如今,艾弗森早已退役,科比即将退役,剩下马布里还在CBA支撑。一代人的回忆承接一代人的辉煌,有人说,当你辉煌时我慕名而来,你落寞时我却无法转身离开。好不伤感。
不论如何,科比在NBA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在球迷心里留下了回忆,这时候退役也算是完美的转身,毕竟篮球运动是青春运动,赛场上永远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同样,相比科比的退役本身,他的那首《致我最爱的篮球》更能打动我。或许是对于科比在球场上的英姿不太感冒,我更能从他的文字里体会他对篮球的那种爱,一如扎克伯格在给女儿的信中表达出的那种感情一样。有时候,一个不以文字为生的人,在关键时刻写出的文字,往往比那些经过打磨的文字更能打动人。
最后想说的这个人,曾经被人嘲讽过,因为她的出身卑微,因为她长相不是那么漂亮,因为她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特殊产物,这个人就是凤姐。
凤姐引爆媒体圈并不是一两次的事,尽管很多人依旧不屑,但她还是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外界的关注。前一次是在凤凰网聘用她作为主笔的时候,她讲述自己在美国的经历,并将这种经历变成了文字。当时就有人说,你还在嘲笑凤姐的时候,人家已经成为媒体的主笔了,而你依旧只学会嘲笑人。
而今,凤姐再次在微博上表示,她正在步入天使投资人的行列,是的,她才30岁。或许你依旧对此嗤之以鼻,或者带有其他复杂的感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其貌不扬,被人当成“笑料”的姑娘,已经逐步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虽然不尽公平,但是它知道该眷恋什么样的人。
扎克伯格、科比和凤姐,当我将这三个名字放在一块时,觉得有些别扭,但是想想他们三个人的故事,再想想身边的一些人和事,以及自己的现状,我突然发现这其中有一种微妙的关系。
我们都羡慕和钦佩扎克伯克和科比这样的天才,他们与我们距离遥远,天赋才能,自然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对于凤姐这种我们身边到处都能见到的普通人,甚至在我们看来自己还有一些优势的人,依然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或者其他方式,过上了让人羡慕嫉妒的生活。这种吊诡的现象,会否让我们想到什么呢?
不知道,或许很多年之后,我们依然只是活在仰望和嘲笑当中,却忘了需要改变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