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的发饰,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发饰的起源,来自于劳动、御寒遮羞、装饰悦目,也来自于模仿和传感,它的类型有许多,簪、簪花,钗、梳钗、华胜、步摇、篦、花钿、珠花、抹额……
(一)笄(jī)
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礼。
(二)簪
是笄的发展,同样起固定发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纹饰,雕刻成植物(花草)、动物(凤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
(三)钗
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钗与簪主要区别在于簪是作成一股,钗则作成双股。发钗的安插有多种方法,横竖斜皆可,可在两鬓安插两支或数支,最多的在两边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四)步摇
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是古代妇女插于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流苏、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五)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
(六)梳篦是古时人手必备之物,尤其妇女,几乎梳不离身,便形成插梳风气。古代历来很重视梳篦的制作。清代梳篦传世甚多,基本上保持着宋代的形制。
(七)抹额包于头额,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续汉书·舆服志》注,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
(八)扁方是满族妇女梳“二把头”时的主要首饰。扁方的质地多为白玉、青玉,少数为金、银制品。还常绣有各种花纹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