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甄,弟弟,今年刚升入中学,但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他体现的十成十,比如,让他好好看书不看,等家里唯一能压住他的爸爸去上班了,就马上打开电视看,你关掉电视,他还和你吼。
小雨,比弟弟大十岁,今年刚参加工作,这个小雨,也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姐弟俩一涉及到学习的问题,就吵得不可开交。
小雨姐,在听小甄背课文的时候,背错一个字,就向弟弟吼:“错了”。小甄,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斜窝在沙发里,回到:“你吼我干嘛?”语气也由背书时候的要死不活,变得有些冲了。
出现这种问题,可以换种解决办法,
第一步,分析问题的本质。
先用CPR思维法,
分析明白真正的问题 C是内容,就是事实,问题第一次出现时的问题思考法。例如,小雨姐因为小甄背错一个字,向他吼了一句,这让小甄青春期敏感的心有些不舒服。
当第一次出现问题的时候,试着好好谈一下,小雨姐和小甄双方都保证,下次不要再粗暴地吼对方了。这样,没有出现第二次的问题,我们就圆满的完成了这件事。
但是事与愿违,一般这种事情很难出现一次,谈一次,就能够解决的。 这个时候就要考略这个问题由表面问题深入到模式问题,
所谓的模式,即 P是模式,当问题第二次出现,一般是相处模式出了问题,例如,小雨姐和小甄这是第二次因为背书,背错一个字,而吼起来了。你们两姐弟答应过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但是你们还是言而无信,这样,以后可能别人不会信任你们,也不会把你们的话当回事的,你们想一想以后,想成为一个不被别人的信任的人吗?应该不会吧。想象一下,不被信任的结果,那滋味不好受。
这样问题还无法得以解决,两姐弟仍然吵个没完,那么,需要看的更加深入,是否是两姐弟的关系出了问题。
R是关系的意思。例如,你们两姐弟一直持续不断地为一件小事大吼大叫,这会破坏你们姐弟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人,也需要关系的相互维护,如果,你们双方都无法信任对方,那么以后的人生路,你们要怎样走下去?相扶相持的走下去呢?很难的。
以上所有,仅是第一步,分析问题的本质。但是,有的时候,有的问题,我们本来应该保持沉默,顺其自然就好了,却会让我们小题大做;但是需要我们发声的时候,却又唯唯诺诺。不敢正面和他人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请小甄和小雨姐,再次出场。
第二步,还原事情真相。
这张表,利用小雨姐和小甄的故事,为大家举例说明,如何还原事情的真相。
第一种,自我动机型。 小雨姐和小甄吵架,就是因为他们两个都不把对方当亲人,他们是言而无信的人,不值得信任的人。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把事情归因于人的品行问题上,视角一般来说,较狭窄。
第二种,自我能力型。 小雨姐和小甄吵架,可能他们双方都想努力地忍住怒火,不要对自己亲人发火,但是还是没有忍住,可能是因为他们都还没有学会如何正确的认识愤怒的情绪,愤怒的背后,还有他们的需求没有表达,他们没有能力表达自己需求或者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才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对吼。这种把问题归因于自己能力问题的方式,就显得比上一种更加客观。
第三种,他人动机型。小雨姐和小甄吵架,可能是因为家里人对小雨姐说,和自己的亲弟弟在一起,怎么舒服怎么来,不需要在家里人面前还要装,小雨姐可能因为这样,就忘了,任何关系都是双方主动去维护呵护才能越来越好的。或者,小雨姐周围人都说,家里的姐姐妹妹,哥哥弟弟都是吵吵闹闹的过的,小雨姐就认为争吵才是正常情况。
第四种,他人能力型。要处理好,小雨姐和弟弟的关系,不仅仅看这两个人,还要看家庭其他成员,需要家庭其他成员的帮助。
第五种,外部条件动机型,弟弟只要和姐姐吵架,就可以不用看书,而且,家里人都会安慰他,或者是骂他还是怎样,他都不需要看书,这可能仅仅是他逃避读书的一种手段,而火爆的姐姐正是他的工具,你看,我知道姐姐是个炸药桶,只要我不想读书了,我就去惹她生气,火星子一燃,家庭大战就少不了,我就可以不用看枯燥无味的书了。多好。
第六种,外部条件型。由于,姐姐要求弟弟看书,一要求就会起战火,那可以寻找到需要两姐弟合作完成的事情。而且是他们心甘情愿一起做的事情,既可以培养亲密度,又可以让自己少看一点电视,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