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成长,悄悄变富!我是马扎!
每天很努力的提高自己,但是看不到希望的原因是什么?
在《认知驱动》这本书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
1、
向内成长VS向外成长
我们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过多的向内成长,而忽略了向外成长。
早起、读书、跑步,这些是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实践,而写作、发朋友圈、拍视频、参加社群活动,这些是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
向内成长是培养习惯,而向外成长是在打磨技能。
越来越多的朋友有读书的习惯,读书时豁然开朗,获得感很强。
但是放下书之后,感觉什么都没记住。有这样困惑的人不少,包括自己以前也是这样。
我们过度的专注在向内成长,而忽略了向外成长的重要性。
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却缺少输出产品的意思。
为什么我们的输出意识不高?
因为难。
从生物的行为动机考虑,任何人做事都是趋利避害的。
读书相对比写作,要容易的多。
因为读书不需要反馈,或者说不需要别人给反馈,按照自己的喜好想怎么读可以;
而写作或者拍视频就不一样,写的好就会有赞赏,写的不好就是没有流量,拍短视频更是这样,反馈更及时。
2、
用卡片盒笔记写作法加快向外成长
以后写文章,绝不能再打开一个新文档,从头撸到尾的这种写作模式。
有这么几个原因:
①这样的方式在写作时,不是自己最好的状态。
写作是创作,对我来说,感觉很重要。有时可以半小时写1000字,但有时2小时写100字。
大脑每天的兴奋程度不一样,写出来的内容质量不稳定,效率也大大折扣。
②对于新知的获取,帮助很小。
硬着头皮写,很容易写出流水账,因为时间有限,如果查找大量资料,耗时费力,时间一紧张,文章很容易畸形。
另外一点,这样的写作方式,无论是对知识的获取,还是思考能力的提升,帮助都有限。
③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说,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不够真诚。
怎么写才是最好的方式?
用卡片盒笔记写作法。
我现在的文字,都是在flomo中完成的。
边看书边写,看到哪里,有启发有灵感后,马上在flomo上写出来。
这样写的好处是:
①费曼学习法的最好实践,学到什么马上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这种方式的学习效率最高。
②最真实的表达。
读书过程中触发自己的思考,然后马上写出来,这是当下最真实的想法,读者看了不会觉得不真实。
我自己的感觉,以前从头撸到尾的写作方式,写完了自己看时,总感觉不像自己写的,有种莫名的陌生感。
③最高效的写作。
此刻时间是2022年5月7日12时41分,虽然只用了不到半小时,我已经写了4条MEMO,累计超过1000字。
最关键的是,我是边读边写,积累新知和素材同时,完成了文章的部分初稿,成就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