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知从何时开始,突然之间,大家都开始重视起自己的情商来了。而各类文章书籍也都以“情商”二字为关键词,收获不少点击量和销量。
如果你有空上知乎看看,与“情商”有关的高赞回答,基本与“会说话”有关系。至于那些畅销书,则多题名为《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办事》。
套路基本是,讲个故事,故事中的主角用了特别的话术,然后顺利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原来这就是你们想要的“情商高”。
二
例如,书中会教你这么一种话术:
叫人去打扫卫生,你直接说“去把垃圾扔了”就不如说“扔垃圾和打扫浴室,你选哪个?”管用。
学了这招话术的人,可能就马上现学现用拿去撩妹:“今晚是一起吃饭和看电影,你选哪个?”结果人家直接回绝:“你谁啊,我选回家,不选你。”
这不科学啊,难道是话术不管用,没能提高自己的情商?
其实,不是话术不管用,而是用话术的人本身情商就不高。哪有人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就直接套用话术的?
哦,有,情商低的人。
三
还有些老师,会教人说话要有逻辑,这样才显得情商高。讲逻辑情商高,似乎挺有道理的。
可实际应用又可能是两回事。
例如,我审讯贩毒嫌疑人,如果一上来就问:“你一共贩了几次毒(这个问题假设嫌疑人有贩毒)?”你猜对方会有什么反应?
真的会按照我的说话逻辑,老老实实回答自己曾于何时何地贩毒,一共贩了几次吗?
你当嫌疑人都是傻子吗?
那应该怎么搞?
得先建立关系啊。
就像心理咨询一样,不先建立信任关系,你以为来访者一进心理咨询室就会告诉我:“咨询师,其实我这次来是想和你聊我和老婆性生活不和谐的问题的。”
等建立起关系了,我再来和嫌疑人说:“都是要交待的,只是看谁早谁晚了,不是吗?(直接说‘谁谁已经交待了,你还等什么’属于骗供,是不能说的)”
你猜,嫌疑人这次会不会老实交代?
所以,不是话术没用,但掌握话术,真的不能直接提高你的情商。
四
建立关系之后,你还得懂得,有些时候可以用上话术,有些时候,应该闭嘴。
例如单位开大会,领导要提拔中层干部,问大家的意见,你要是抢着第一个说,就不怕撞在枪口上?
但是你要是听到领导说:“小王这个人嘛,大家不妨多提提自己的看法。”
这个时候你不用话术,还傻愣着干嘛?
又例如说,我审讯嫌疑人时,会用上道具,搞一大堆笔录纸放在那翻,同时眉头紧皱,甚至故意让嫌疑人隐约看到我在那翻辨认笔录中的嫌疑人照片。整个过程我什么话都没说,可是嫌疑人却可能已经认为我收集到了大量不利于他的证据,心理压力倍增。接下来,我再施加点压力,还怕嫌疑人不招供?
五
真要提高情商,还是得把关注点放在人身上,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如果我是家长,我想要我的孩子快点吃饭而不是在那玩,我可以说:“马上给我滚去吃饭,不准再玩了。”也可以说:“你再不吃饭,晚上就不能看《小猪佩奇》了哦。”还可以说:“老师说,按时吃饭的才是好孩子。”
这些话的有效与否,其实取决于我的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和我的孩子关系如何。
如果我的孩子有点逆反,第一种说法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如果我的孩子并不在乎没有《小猪佩奇》,那第二种说法可能没什么卵用。如果我的孩子压根不喜欢老师,那第三种说法也可能如耳边风一样。但是,如果我和我的孩子关系特别好,我的孩子就是听我的话,那么,无论我的话说得多难听,我的孩子还是会照做。
千万不要以为你细心准备了两个方案,然后用话术让你的领导从中选一个就一定能顺利过关。选择的自由,不是你给领导的,领导本来就有这个自由。
千万不要以为你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在发微信邀约大家来参加活动时是对应名字逐一发送“XXX,你不来不热闹,所以只有XXX你务必得出席啊”的,你就能把所有人都请来。大家一对下微信,你可能就得罪了不少人。
千万不要以为你在做销售时说“请允许我送上我的真心作为赠品”就能让想要获得打折的顾客满意。说不定你的顾客以为你在向他抛媚眼。
总之,急于求成,可以学点话术,但真要误把话术当情商,你可能要后悔。
关于情商,我还写过《“情商”真相:不要再被骗啦》,看一看,收获更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