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进入一幢摩天大楼,要到达楼顶才算成功。
他们走进了同一部电梯。
第一个人开始跑步运动,一刻也不停止。
第二个人开始拿针扎自己,掐自己大腿。
第三个人跪拜、不停向他心中的神祈祷。
第四个人坐在角落一动不动,面无表情。
电梯到了楼顶,开门,四个人走了出来。
一大堆记者涌了上来,热情洋溢。
“请问,您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第一个:“成功,就必须努力奋斗,坚持下去就能成功。”
第二个:“成功,就必须能吃苦,吃尽苦头就能成功。”
第三个:“成功,必须有信仰,向伟大的神祈祷,就能成功。”
第四个:“成功?只是运气好而已,没有成功的方法。”
于是,所谓的成功学传遍了全世界。
这是人类在快节奏下三观的崩塌,廉价成功学的胜利
前一段时间高考,朋友圈不时能看到这样一段话:“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乍一看,论据充足,论证有力,实是安慰高考孩子的一剂良药:即使你这次高考没考好,也不代表你这一辈子就完蛋了。看看这份名单上的人,后者全都落榜,但现在流传千古,我们永远怀念他;前者虽然是当年的状元,可现在谁还知道他们。所以,成功和学历并没有半毛钱关系!安心去考,落榜了也能有大好前程!
毒鸡汤之毒,毒在无色无味,不易辨识
我这还有一份名单:
1.欧阳修为避嫌曾巩,不然苏轼本是状元;2. 唐宋八大家的曾巩是状元;3. 文天祥是状元;4. 王维是状元;5. 柳公权是状元;6. 郭子仪是状元;7. 贺知章是状元;8. 三国演义开头曲,写二十一史弹词的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也是状元;9. 张居正更是出名的神童,顾璘怕他年少得意,故意压制了几年,即使如此也在嘉靖二十六年中了进士;10. 苏轼盛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边塞诗人王维,人家也是状元。
为什么不举这些人的例子?
从这个例子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这类心灵“毒”鸡汤和廉价成功学的特点:
1.它们并不会告诉你事实的全部
他们总是以偏概全,只采纳对他们有利的数据,从而诱导出他们希望你得到的结论。
2.它们会故意含混因果逻辑
以上文为例,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我跑步、我用针扎自己、我祈祷,我靠运气
↓
我们都到达了楼顶
↓
所以我们所做的事就是成功的法门
考中状元——无人知晓
↓
考不中——流传千古;
↓
你即使考不上也会流传千古
这种神逻辑有意思吧。但如果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看到这种话,或是那些还远未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小孩子。在还没有足够阅读面和理智判断的时候会产生什么后果?原来高考压根和成功关系不大啊:没考中,照样流传千古。高中状元反却籍籍无名。
黄宗羲、蒲松龄他们流传千古是他们本就有才好吗,如果他们中了状元,只会成为他们人生的助力,会更加的名满天下,锦上添花,流传千古
同样的,文章开头的那四个人就更不是靠他们所说的经历获得的成功了
我们后来者看待历史,经常会犯一个以果导因的毛病,只要是成功了,那他们身上不管什么都可当作经验来学习,不管适不适合自己,也不管他这个因素到底和他的成功有多大关系、甚至有时候是无作用反作用。
3.它们简单粗暴的以单维度的价值判断是否成功
上述名单隐含的结论是仅以在民众流传的名气来衡量成功与否。而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多因一果。可鸡汤文只列举一因一果。只是单维度看待问题
以第一份名单里所谓的不知名的状元毕沅、傅以渐为例
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梁启超对之评价极高,以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傅以渐:学识广博,精通经史,工于诗文,学者称星岩先生。是一位竭诚尽忠的贤臣良相。有史料记载:顺治破格提拔傅以渐为兵部尚书,众皆赞同,一致认为,选择得当,用人适时,宫廷和睦,天下太平。
你没听说过人家的名字并不代表人家不厉害,只能说明你现在的思维、格局、学术水平离他们还太远。
简单的把成功与考上状元连接起来,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背后故事,和他们之所以出名的种种因素统统忽略,只粗暴地把考上或考不上状元同青史留名等同起来,再蛮横地把青史留名和成功等同起来。这种鸡汤简直不能再毒。
适当的鸡汤可以劝人向善与激励进取,但绝不应该建立在谎言之上
类似还有小学课本里华盛顿砍树,爱因斯坦数学只考一分的故事等
华盛顿的故事想要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这才是伟大人物所必须的品质,如果你想要和华盛顿一样伟大,就要勇敢承认错误。爱因斯坦的故事是想安慰我们,即使现在学习不好,未来依然可以有所作为,成为大科学家!
然而这些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甚至于有些故事并不存在,华盛顿的传记作者就曾坦白,因为史料太少,这个故事是为了凸显华盛顿的优秀品质而虚构的,很类似于我们现在史书上常见的帝王传记,刘邦是其母与龙交合,已而有娠,遂产高祖。或者某些帝王刚生下来,满室红光。
至于爱因斯坦数学成绩差的故事,这个万幸现在有很多人都知道了。德国考试成绩评分为6分制——1分:优秀;2分:良好;3分:中等;4分:及格;5 分:不及格;6分:差。
1分是最高分!
打着本意善良的旗号利用片面甚至是虚构意淫出来的故事去教育说服众人,这种成功学和心灵鸡汤麻痹迷惑的了大众一时,却难以欺瞒一世。
这个世界从来没公平过,这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家境贫寒的你再努力奋斗,在现在这个时代,不仅是中国,也包括社会阶层固化的英国,很多时候比不上别人显赫家族的一句话。
你从小就被告知,每个人的智商差别都不大,重要的是努力与否。然而后来你却渐渐发现。这世上确实是有智商这种东西的,小学初中题目简单不觉得,上了高中有人不听课期末稍微复习一下照样考第一,你每天晚自习学到11点依然是倒数。
而那些心灵鸡汤式的小故事、小情调、小道理,就像浮在知识和真理上的气泡,飞掠席卷、飘飘欲仙。
它们读来有趣,易于理解,也意味着更易于乐观,似乎世上的一切都简单快乐,似乎凭着一个道理、一种思维就可以马到成功。
它们打着净化心灵的旗号戕害心灵,让人陷于自给自足的极简思维中,妨碍了内心真正的沉淀。
它们迎合人类急功近利的心理,匆匆讲述一个故事,抛出一个道理,带给人虚妄的满足感,并通过一种近似暴力的方式剥夺了人的思考能力,然后在精神上杀死了自己的判断力和创造力
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学习阿Q,换个角度看问题
所有人在看完这些毒鸡汤伪成功学之后,无一不是瞬间感觉精神振奋,神清气爽。然而过一段时间后,却又开始烦恼起来——因为我们最终还是得面对真真实实的问题啊:对于身处这个本就不公平的世界的我们,无论怎么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只要没解决经济问题,我们依旧是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世界那么大,我们哪都去不了。一切都没有被改变。只要我们一天不具有解决事情本身的能力。问题就会一直摆在那里。
所以,拜托你们下次遇到问题别再喝了些毒鸡汤麻痹了自己后又在朋友圈转发分享出来好吗?这些年你们转发的频率太频繁,我要看吐了。
天啊我居然要用这么多字数才能证明它们的危害,可能这才是它最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