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的“宦”是怎样推进家族政治地位演变的?
谢氏家族在六朝时期所以能够持续贵显,除依靠家族成员的不懈努力以外,还利用了两个基本手段:
一则“宦”,另则“婚”。
前者是保持政治地位不变的根本,后者则是社会地位的可靠保证。
本章将仅就“宦”而言,探寻不同时期的谢氏家族的不同特色。
01 上升时期,五代仕宦,功勋卓著。
从谢缵在曹魏中叶为谢氏家族开基到东晋末年以前,是谢氏家族的上升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谢氏家族共传5代,有史可考者25人,其中有21人进入仕途。
第一代谢缵初显于仕宦。
第二代谢衡便历官博士、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太子少傅,以精通儒经、知识渊博而任皇帝、太子身边近侍,开始进入中央政界。
第三世谢鲲“不恂功名”,对仕宦持消极态度,担任的最高官是豫章太守,但他在社会上有极高的名声,被誉为“朝廷之望”。
第四代,即谢安等人所在的世代,可考的7人中有6人进入仕途,入仕的时间都在东晋建国以后。
第五代有11人入仕,其中最高官一品2人。
谢鲲的胞弟谢褒还出任了吴国内史一职,拥有着一个颇有政治、经济实权的地方职位。
从所任官职上看,第四代的6人中有3人担任过一品高官,官位最低的1人也居五品之职。此外,6人中还大都拥有军权,其中5人有将军号,3人开府,4人出据方镇。
紧接其后的第五代还有最低官六品2人,有将军号者2人,1人开府,1人任职方镇。
这两代人生活正东晋中叶前后,他们生机勃勃,握兵执政,在中央担任参与决策的要职,在军界出据重镇,操纵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命脉。
东晋军队“北府兵”的组建和“淝水之战”的胜利也都由这两代人完成,他们几乎支撑着当时的整个东晋朝廷。
谢尚是第一个担任高级官职的谢氏家族成员。他在政界的最高职务是三品尚书仆射,在军界是二品卫将军,赠开府。他是谢鲲的长子,谢安的堂兄,一生主要从事军事活动,先后任过江州、豫州刺史,有镇西将军等军号8个,都督军事5次。
谢安是谢尚以后地位最高、名声最重的一人,实际上也是整个家族的标志。他当政时,推荐从子谢玄出任建武将军、兖州刺史、广陵相、监江北军事,建立了精悍善战的“北府兵”,奠定了家族的武力基础。在淝水之战中,主要军界职务全由谢家人担任。战后,谢安进位太保,都督扬、江、徐、兖等15州军事,掌握全国军政大权;谢石进为中书令,掌握朝政中枢;谢玄进号前将军,假节;谢琰也任护军将军。
不久,去世后的谢安又与弟石、子琰、兄子玄同日封公,确立了绝对的政治优势。
02 从武官到文职,六代、七代为宋帝加冕。
从晋末到宋末近100年间,是谢氏家族发展的第二个时期。
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是第六至七代,可考者40人,其中有30人进入仕途。在这些入仕者中,官登一品者1人,七品者2人,其余都在二至七品之间。他们中任职军旅者6人,其中1人出居方镇。
与前一时期近半数的人掌握军权相比,谢家人这时出任军职者明显减少。
不仅如此,所居武职也明显变化,如6世谢裕为右卫将军、谢述为左卫将军、谢混为中领军;7世谢晦任卫将军、谢遁任冠军将军、谢弘微任右卫将军。
这些军号多是虚衔,实际领兵者仅有谢混、谢晦1人。
但谢混早在晋末就被宋武帝杀害,军队被吞并,谢氏所掌握的军权大部被剥夺;剩余的部分由谢晦统领,任都督荆湘等7州军事、抚军将军,领护南蛮校尉、兼荆州刺史。
宋文帝对他放心不下,于元嘉三年(公元426年)诈称北伐,亲率禁军西上,谢晦仓促应战,又遇手握重兵的檀道济临阵倒戈,终于兵败被乐,连其兄弟谢遁、从子谢世基也被斩首示众。
至此,谢氏的军权全部丧失。
在文职方面,谢氏家族成员在这一时期的仕宦也不尽如人意,其特点是当官清显而不秉政,出仕变成了门户的点缀。
当时的刘宋皇室一方面需要借用像谢氏家族这样高级世族的社会地位和优雅的文化素养来装点门面,但同时又怕他们与自己分权秉政,于是便设计出一批高官显爵来,专门来供养这些高级世族。
谢氏第六代中的谢澹便是最为典型的一人。他是谢安的嫡孙,宋初任太尉、太保、特进等显职,官位之高无以复加,但却设有任何事功,仅是主持过宋武帝的登基仪式而已。
这正如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指出的那样,谢氏“在晋宋掸让革命中,起了为新帝加冕的罗马教皇那样的作用”。
03 与军国政权渐行渐远,宋齐时期如何拯救家族地位?
从宋末到陈,谢氏的8代至14代共29人走上仕途。他们中最高官一品1人,最低官八品1人,任上品官11人,占全部仕宦人数的39%。
谢家人在这一时期担任的上品官,计有侍中、散骑、中书监令和东宫官属。
侍中和散骑的地位在宋代以后继续下降,最后成为“终非华胄所悦”的闲散之职。
中书监令的权力则落入位卑权重的中书舍人手中。谢家人出于身份地位的考虑,没有一人担任过这种官职,这就意味着谢氏与军国政权的距离越来越远。
至于秩重望清的东宫官职,尽管是当时贵族普遍看好的职位,但仍然没有什么实权。
由于谢氏家族的当官之人远离了权力中枢,势必引起家族地位的下降。
在宋齐时期,谢氏担任三品以上高官的仅有2人,至陈朝中叶以后则无1人出任高官。
因为官位降低,谢氏见于史籍的人数也迅速减少,至陈朝末年时,整个家族中只剩下谢贞1人,所担任的也只是六品官。
在他去世时,膝下仅有一个6岁的小儿,“鲜兄弟,无他子孙”,不得不托孤于族子谢凯,而谢凯又是一个没有任何职务的人。
所以到陈朝末年,谢氏由于家族成员少,近亲中又没有强有力的人物,已经下降为孤寒之族。
甚至在陈始兴王陈叔陵发掘作为谢氏标志的谢安墓时,族中竟无一人出面干预,其势力之弱于此可见。
为了拯救急剧下降的家族地位,谢氏也有人作过一些努力。这种努力表现在仕宦上,如出任能显示身份地位的中正官等,但这也毕竟是力不从心的了。
总之,仕宦作为谢氏家族维持政治地位的一种手段,在谢氏的上升期和保持期的确起过不少作用,但在南朝中叶以后,由于当官不典政,仕宦就慢慢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谢氏在没有仕宦而来的权力、武力、财力作后盾的情况下,仅凭既成的社会地位苦苦支撑,其前途也只有走向衰亡一条路。
无戒365日更挑战营第75天
阅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