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多年前,有过这样的流行语:
企鹅,
我被企鹅了,
你会被企鹅的。
那时的“企鹅”一词暗喻着孤立,起因是当某只企鹅被外界授予不同于其他企鹅的待遇后,它开始受到排挤、孤立。因为其他的企鹅心里这样想:1.凭什么它有我没有,2.它和我们不一样。
于是有人会说,那把它被赋予的待遇拿到,再把它放回到群体当中去呢?
NO!别那样做,每个人被赋予的天赋不同,既然不能合群,不如高质量的“孤立”。
低质量的社交应该很多人都有过,比如社交对象的质量不到位,就不能收获一次高质量的谈话。你谈天说地,他歌舞升平,你谈的是对生命的思考,他跟你讲的是:哥们,再喝一个。
人们之间的交往,你要学会在接触之后对他们进行质量的评估,很多人和你不过是点头之交,喝茶、打牌、唱歌、喝酒,然后彼此说些不过脑袋的话,你以为你收获了快乐,其实你只是又糊里糊涂的过了一天。
应该有很多的人认为认识的人越多越好,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得你来我往,长时间的交互才会形成坚固的友谊,这个时候才能称为朋友。
其实你和很多你自以为的朋友不过是吃了几顿饭,喝了几顿酒,我们用朋友这两个词还改了太多的关系。
朋友圈之前有一个游戏:
“我身无分文,有谁会借钱给我。”
你会觉得你那些所谓的点头之交的朋友会救助与你吗?你和他们的关系更多的是利益摆在眼前。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是建立在价值之上,你的价值越高,当然身边围绕的“朋友”越多,如果你其中的一项价值消失,比如你破产,失去地位...
朋友也就渐渐失去,那你为什么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别人身上?
我们总说朋友是用心交的,当然还要加上时间,因为日久见人心。
有时候我们花着大量的时间在社群活跃着,翻看着一条条的聊天记录;挤出任何的时间也要假装很熟,去参加一场狂欢。到最后才发现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聚会结束,留下的是孤独。
我们出于某种目的,尽自己所能的去讨好某些人,但想要别人和你交流很简单。只在你送上助于Ta的礼物的时候,你们之间的社交距离就变成了零。
‖天生不爱喧闹,不如多点时间和自己沟通
不完全统计,大多数在社交关系中能成功的人,往往能高质量的独处。保持内心平静才能试着冷静的思考问题,才能考虑社交关系中的利弊,每个靠近你的人,你想靠近点人,并不一定是你需要的社交。
如果觉得身边的一切太浮躁了,就多给自己的时间,多和自己聊聊。总想不错过任何的社交,为的是那些“这个关系万一以后用的着呢?!”,可以后的事又有谁知道呢,以后真有“万一”依然会有别的方法解决。
社交并不光指认识很多人,而是充满选择性的,有一个例子说:为什么优秀的人不会帮你,是因为这些比你优秀的人明白一个道理,跟你的社交对他们来说是低质量的,有素质一点的会敷衍你,绝情一点的会对你会视而不见。
备注:部分来自何善尼(shannidi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