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克里希那穆提传》“拙火”(一种佛教的涅槃仪式和过程)的过程描述以及变化。在此过程中克里希那穆提在拙火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在我看来非常惊奇的事情。整个过程持续几个月,不断的忍受身体上的疼痛(看描述比我们现在的新冠还要痛),持续时间长、还在傍晚的时候固定的时间段进行、自己的身体经常倒地而不自知、时而把自己认成别人、时而回到小时候与已经去世的母亲对话、时而把自己认成另外一个自己,在最后的时候又像我们看的神话里描述的与一群正常人看不见的人进行对话,并能与米勒佛进行对话,而且在神灵导师的指引下进行了升级。
在读书小伙伴的共同指引和讨论下,我有很深的感觉。“我“是不是”我”,“我”又是不是“你”,“我”又是不是“他”?我和我的关系,我和他人的关系、我和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做为人类,显然,我们每个人又是“人“这个集合体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与众不同的个体特征、个体经历、个体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所以,我只能是我,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在这些所有的成长环境中,我们又受相同的文化、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知识(1-9年的义务教育所教授的内容、甚至是大学的内容)影响,工作后我们又在同样的企业里,受同样的企业文化影响。因此,”我“有一部分就是“你”,你也有和我相同的一部分,我也有和你相同的一部分。所以,“我”也是“你”。即使是我们不在同一个公司,我们还有属于人类这个合集的共同的特征、有人类这个合集的共同的感知、情绪和渴望以及共同的“懒”“逃避”“害怕”“恐惧”。
这对我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在我的工作场所—讲课的课堂上。我经常会因为想学员学会所有的知识这个目标而替学员着急,批评那些在我看来不认真的学员,阻止他们发呆、阻止他们看手机、阻止他们的打岔和我认为的一切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这个时候,我自己是不开心的,甚至是愤怒的。而在这样的情绪下,我和学员的关系也是不那么和谐的。即使是后来经过不断的学习,知道每个人的学习风格是不一样的,学教练相信每个人都是有能力的、每个人都是可以自己做主的,每个人都是可以为自己负责的。这种情况得到缓解,还是依然会时不时的冒出来。以为学员好的心态,对学员做一些纠正。
在克里希那穆提传的这个拙火的启发下,我有深深的体会和反思。如果我在与别人的关系互动中,把我自己当成别人的一部分,把别人当成我自己的一部分会怎样?
回到现场的教学环境,在这两个假设下,我深刻的理解了学员的状态,也发现了自己的允许。如果是我在现场没有认真听?那也正好是我需要的状态,我可能有点累,也可能有点因为知识烧脑而想逃避。如果我在现场玩了一下手机?那可能是因为我现在听不进去了,想放松一下。如果学员随时打断讲课提问会是什么?那是我在积极思考和求知的本能在驱使我求知的渴望更好的互动。如果学员讲一些负面的对立的观点会是什么?那是我在焦虑的工作中的一种挣扎和自发的改变的愿望在向外求助。这样一来,做为“培训师”的我,开始真的允许和放下了。对学员也就是我的理解更加深了一层,对学也就是我的状态和目标也就更能理解到。做为“培训师”的我开始相信学员一切都是向好的,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一切都是可以自己负责的,一切都是可以自己做主的,一切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所以,我就会积极的想办法发自内心的去帮助学员也就是我自己去达成整个课程中他想要的目标。我的自发性发生了改变,我看待他人和事物的角度就变了。我也因而变的更加宽容、允许、积极、平和,也因而能与学员更好的相处,也因而能更好的达成我和我们的共同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还是会在培训开始的初始阶段与大家一起设立好,让我们每个人看见我们在这个共同的时间、空间里的任务、价值和意义。
回到我们的管理场景里,我们的每一位管理者是不是也可以有这样的觉知,把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工作都当成是“我”自己的一部分,而去理解、分析“我”和我的下属、我和我的客户、我和我的上司、我和我的工作目标以及我和我的周围的一切的关系、都是我和我自己的一部分,而去体会、感悟我和他们存在一起的意义,就是我和我自己的价值意义。而让我不漠视上司、下属、客户的需求和积极的意义。从而让自己变的更平和、能量更稳定、关系更信任、组织氛围更友好,并在此基础上,朝着我们双方共同想要的目标去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