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复盘(2022.9.4)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第六周复盘
001本周任务完成情况
1.早起(5:30)7天,完成
2.读书16小时,完成。微信读书13小时,公众号3小时。
3.微信听书1.5本。完成。本周微信听书10小时
4.更新公众号5篇。未完成,完成3篇
5.晨跑两次,共16公里,近期跑步逐渐恢复。完成。本周跑步32公里。
6.时间轴记录坚持7天。完成
7.每日感恩坚持7天。完成
8.每日反思记录7天。完成
8.练习冥想3次。完成
002未完成事项的反思
公众号日更:完成3次,低于目标值
原因分析:对于写作仍未找到写作的基本要点,效率过低。
改进措施:
01.每周发5篇文章,减少工作量,确保目标先完成。
02.完成重于完美,对字数不做严格要求,只要把一个问题基本说清楚即可。
003 下周计划
1.早起(5:30)7天,
2.读书16小时,微信听书1.5本
3.更新公众号5篇 。
4.晨跑五次,共40公里。
5.时间轴记录坚持7天。
6.每日感恩坚持7天。
7.每日反思记录7天8.练习冥想3次
004.周反思:
本周读书感悟
一、阅读感悟《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这本书写到,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是有方法和技巧的,知道了了这些技巧,我们养成某项习惯的难度就会降低。
在书中,作者以第一种习惯为例,介绍了习惯形成的三个必经阶段:
阶段一:反抗期(第1天~第7天),42%的人失败·
阶段二:不稳定期(第8天~第21天),40%的人失败·
阶段三: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18%的人失败
1、第一阶段的策略:
在反抗期中,由于新习惯难维持,几乎随时都有放弃的念头。
在这一阶段,“完成目标”并不是最重要的,适应新的生活节奏才是行动的关键。也就是只要把重心放在能“撑下去”上就好。
2、第二阶段的策略是:
第二阶段为不稳定期。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为模式。
为此,作者为读者精心设计了十二个“行为开关”,并建议培养习惯者自己建立相应的“例外规则”,这样既能兼顾到不稳定期中影响行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又能确保行动持续进行。
3、第三阶段的策略是:
第三阶段为倦怠期。为了对抗重复行为所带来的倦怠感。
如果一直持续做同样的事,人会对单调感到厌烦,所以常常会开始找借口,或因突然找不到意义而放弃这件事。作者建议读者为自己的计划注入新的因素,让变化带来活力。比如跑步更换时间、路线、增加跑步装备,学英文改变所用的教材、改变学习环境、学习时听音乐等,改变能够带来新鲜感。
二、本周听书感悟
本周所听的书是《拆掉思维的墙》
这本书将心智模式的7个问题一个个拆解:怎么看待成功,要不要躺平,如何有安全感,如何活得有趣,怎么做自己,怎么做职业选择,如何理解与家人的冲突,并都给出了转变心智之道。
1、现在,一个理念“选择大于努力”被很多大神反复提及,那么如何做好自己的人生选择,没有什么捷径,全面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提升自己的认知,正确的选择对于成功非常重要。
小成靠聪明的勤奋,大成靠明智的选择。
2、古典老师说:选择大于努力并不是说要偷懒不努力,恰恰相反,做选择是所有能力中最难的一项,它是你所有经验、认知和勇气的体现。要做好选择,需要战略层面极大的雄心和定力,还需要很多认知和工具。
3、稻盛和夫说,思维方式决定了努力的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那就不断以最高的热情投入,不断打磨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成功。稻盛和夫的文字,第一次读都觉得是浓浓的“鸡汤”,第二次读是“鸡精”,你再认真读,其实他是下金蛋的那只“老母鸡”。
所以,努力做事的同时,要不断打磨自己思维体系,避免只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
本周反思结束,养精蓄锐开始下周的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