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制造了困局
开篇明义,这篇文章内容来自于实际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真实案例,希望能够给企业的管理者和与客户接触的营销、市场、服务人员等提供一些启发和方向,在努力向前冲的时候,能够停一下,审视一下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是不是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我们相信没有谁不相信客户是上帝,客户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样的论断。再深入一点,那就是每一家企业的客户观,比如客户永远是对的,如果你觉得不是,请参考第一句话等等。所以,首先我们选择对待客户的人的时候,一定是比较小心谨慎的,一般都是会选择比较稳重和踏实的人。但是这样是不是就够了呢?我们嘴里不断强调的客户观以及客户的重要性,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真实状态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有梳理清现实的能力。
现实都是复杂和细枝末节的。我们的业务是TO B的,就是为企业提供仓储物流配送等业务,说到这个层面还是比较笼统,具体的就是我们要在客户的产线周围租厂房,客户的物料(含我们自己的物料)都会在我们的库房进行管理,物料种类上千种,我们负责收料,上架,按照客户的生产派工单进行分拣物料到相应的线棒车,然后按照节拍运送到客户库房。我们主要核算价格的方式包括三方面,一方面是库房租金,按照每平米的价格;第二方面是按照分拣物料的费用(基本是按照物料数量核算);第三是配送费,按照货车的种类不同,每一趟多少钱来收费。当然,这是库房的主要业务,但是我们还想借助库房的优势,来拓展其他方面的业务,比如装配、生产制造等,这些是我们想通过库房服务带来的新的业务机会。
理解到这个层面,还是在大方向的层面,再往下才是关键,那就是持续动态的变化。任何事情在运行都不是完全的按部就班的,一定是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中的。比如客户的生产也是不均衡的,所以导致库存也会高低波动,这就影响到库房面积的使用。甚至在一个月的时候,面积也会波动,这个时候我们的人员就要去跟客户去谈该如何确认面积,因为背后是费用和收益。比如在按照分拣收费的过程中,有的产品原计划量很少,所以起初没有收取分拣费,但是客户业务变化,这个产品量增多,导致分拣的量增加,是不是需要跟客户去沟通增加分拣费。再比如供应商来料,总有不合格的,甚至过程中很难判定不合格产生的原因的,客户就会要求我们去分析,分析不出来就会罚款我们,这也是日常出现的情况。还会有客户提出一些精益改进方案,需要我们库房配合,结果是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我们又要去跟客户谈涨价的事。
以上才刚刚触碰到了现实的实际情况,因为现实是复杂的,于是我们的人很认真负责,不断的给客户发邮件,打电话,也很客气,来确认费用,催促客户尽快确认。但是客户好像总是很忙,解决起来效率很低,并且在一些费用确认的过程中,不同意我们的方案,因为存在分歧,所以很多又被搁置。我们的负责人员虽然很气愤,但是却也不敢对客户有情绪,只能忍让,然后不断的去软磨硬泡,结果呢?结果就是客户对我们的评价很不好,说我们什么都谈钱,沟通起来很困难,甚至还有说我们用库房的服务来要挟客户等等。我们的人员都很努力和认真负责,并且大家在业务方面,比其他供应商做的都好很多,但是恰恰没有实现互相的赋能,而给人出力不讨好的现状。
到底问题出在哪?
在这点上,我也差点冲动做出错误的行为和决策。因为我们的客户对接人,如实的把实际情况向我们汇报,我相信从客观的角度,我们是站在道理这一边的,多少都会感觉到客户的不讲道理,甚至对一些人产生了非常负面的评价,并且开始怀疑人家跟别的供应商关系不一般,有什么不可见人的秘密等等。我们自然的决策就是代表企业,跟客户提出严正的沟通,希望更高层面的出面,能够让这些遗留问题尽快的解决。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都会觉得,出现这种问题,就是该更高层面出马,下面的人解决不了了。这就是高层管理的责任,去摆平这些事。于是提刀立马就要冲上前线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冷静一下,再往下多想一点,这次你出面假设能摆平,之后会是什么样呢?前提是回到实际情况,那就是变化是永远的,过不了多时,同样的问题又会发生,结果会越演越烈,甚至有可能导致失去这个客户,我想很多企业的失败,都是在这个情况下,不断的努力,努力努力着,就在抱怨客户中与客户分手,是丢掉了这个业务,而不是主动因为战略需要放弃。
于是,我们不得不问自己,问题到底出在哪呢?任何的病一定不是突然产生的,一定是在日常的日积月累中产生的,任何的病要想根除,也不可能戛然而止,药到病除。所以,真正的问题一定是出在日常,那谁是日常的关键呢?那就是跟客户接触最长时间的人,他们都很正直啊,都很踏实,做事都非常的认真仔细啊,他们能出什么问题呢?到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有一个坚定的观念,想要去扭转局面,一定不是靠客户的改变,一定是我们自己反思,调整我们自己的的做法,然后影响客户,最终扭转局面。做不到客户满意,那是我们的无能,绝对是不能去埋怨别人的。这个就像做管理者一样,没有无能的员工,只有无能的管理者。我们必须要善于反思,向内看,这也是唯一我们能够控制的,也是解开局面的关键。
客户需求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理解客户需求的时候,我相信任何一个制造业人,都很容易的脱口而出,那就是QCDS(质量、成本、交付和安全),作为库房来说,那就是写在协议里的每一项指标,准时率,准确率,合格率等等。这就是客户需求吗?我们之所以会进入一个沟通的困境,关键还是我们对客户的需求,理解的太浅了,所以导致我们所有的用力,都是在这个层面,是因为我们的客户认知限制了我们能力的发挥。
我们在谈客户的时候,想象的好像是他们的工厂,他们的产线,客户的最终产品等等,这些没错,但是这样理解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发力点,找不到那个支点,那个支点必须是具体的,能够给我们带来日常动作指导的点,是什么呢?就是客户的代表。这个代表按照不同的职能划分,会有不同的人,当然按照层级也会有不同的人。这些活生生的人,就是最真实的客户,就是日常业务发生,代表客户对我们进行评价的关键。
当我们理解到这点,那下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需求包括什么呢?虽然他是客户代表,但是首先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人的本性,人的需求,也是他的需求啊,我们是不能够割裂来看的,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的,不是工作就是职业,而生活就是个人,一定不是这样的,真实的就是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血有肉。我们需要客观的深入的分析他们所代表的客户的需求。
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公开的需求,那就是他所代表的组织的需求,这个就是我们上面说的那些指标,业务层面必须做好。第二是半公开的,他在组织中个人的需求,这个怎么理解呢?每个人在组织中,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希望得到肯定并有升职加薪的可能。而我们的工作,是不是考虑到了这点,是不是做工作的过程能够帮助他去实现这个需求。第三个是不公开的,就是他在组织外的个人需求。这个部分,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情感需求,比如被尊重感,成就感,优越感等等。也包括他个人的兴趣爱好,家庭需求等等。但是这部分,需要控制好度,不要触碰法律道德的红线。
到底如何满足客户需求?
这三个需求,是有先后顺序的,首先就是第一个需求,这个是硬实力,到底能不能提供满足客户组织的要求,这是前提,必须满足的。如果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质量很差,送货总是延迟,库存每次盘点出入很大,单据总是出错等等,这些做不好,第二和第三个需求就谈不上价值了。即使有的企业,靠贿赂或者收买等违法乱纪手段,也一定是暂时的,最终一定不是在帮助企业发展,一定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针对第二个需求,很多企业是不重视的,我们的对接人员,必须要有这个意识,如何帮助客户代表(客户给你沟通的代表)成功呢?有这个意识,你就会了解他的领导是谁,他有没有自己的KPI目标,他现在的任务是什么,他有什么业务上的困难等等。我们要了解,然后尽量去帮助客户代表去实现。更简单一点就是在合适的机会,这种机会我相信一定是日常的,在他的领导面前赞扬他,对他表示感谢,在某些重大项目成功,或者是年终等节点,能够给他发一封真诚的感谢信,感谢内容要具体真诚,抄送他的领导。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并且一点都不难。虽然,不会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但是至少会帮助改变局面。
第三个需求就比较难去做,这对跟客户沟通的这个人,他的软实力要求很高,理论上这个人必须是情商比较高的。这个层面需求的关键词是“关系”,说白了你能不能让客户代表喜欢你,你能不能通过工作关系,转变成私人的朋友关系。这是长久破局的关键。由于人的脾气秉性确实存在差异,首先要识别对方的脾气秉性,然后采取最合适的方式去跟人相处,这点是非常难的。虽然难,有两点非常值得推荐理解和体会。
学会示弱和努力提高自己被利用的价值。比如我们去找客户代表谈价格,谈费用,如果你义正言辞代表的是企业的使者一样,跟客户讲道理,最后一定是针尖对麦芒,因为你激发了他也是代表组织,那就没有对错,各说各话,最后结果一定是僵持不下,甚至不欢而散。学会示弱是要调动客户的第三个需求,你要表达的内容是自己的压力,抱着求教的心态,去向客户阐述,这个情境下,你就要考虑不适合大庭广众,不适合很正式的场合,最好是一对一的私密空间,向他请教,表达自己的困境和苦恼。当然,你不要觉得这不是套路吗?错了,套路谁都能识破,不但不能起作用,还会起到反作用 ,让人无比烦感。这需要修练自己的修养,那就是真正的真诚的去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求教,这没有什么丢人的,因为他是那个很可能帮助你的人。我们作为人类的动物本性,都喜欢逞强,没人愿意示弱,所以示弱就成了智慧。具体到如何体现真诚,相由心生,还是需要修练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被利用价值呢?因为你如果想进入别人的圈子,如果一味的示弱,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长久的关系维护,示弱绝不能是真的弱,而是真的有能力,真的强。人只有对强者才是尊敬和认可的。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的被利用价值增加,那对方就i会a更xn愿意跟你相处。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能力,需要训练。特别是当对方是一个年长的人,他们都喜欢提携有希望的后辈,加上你又特别会为人处世,给他指导你的机会,他得到了成就感,还给自己铺条路,那对你的态度一定就不同了。
做好第三个层面的需求满足,还有很多可以做的,比如他喜欢什么,你多聊这个话题,合适的场合送点小礼品,这个远比你送给他别的要好很多。这方面,只要控制好底线,不是交易,而是交人,当关系处到位了,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困局自然而然解开了,很多时候,客户代表会主动的告诉你很多信息,给你很多内部的反馈,有机会第一个想到你,这样良性的循环就开始了。
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客户关系的维护一定是非常关键的,如何把公司发展植根于客户需求,必须要慎重而严谨。特别是识人用人,这个地方的人不能凑乎,最好是有相关人际交往特长的人来做这件事,如果实在没有,也需要多培训,结合具体案例,手把手的教。因为客户的需求,如果是良性的,最后就会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反之,就会逐渐失去客户。
作为管理者,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遇到这样的困局,既不能批评下属,因为如果他不适合做这个工作,那也是你安排责任最大,或者你的指导不利,员工的责任倒是小的。同时,绝对不能也跟着员工埋怨客户,找客户评理,这也是大错特错。必须要足够的理性和理智。认清复杂性,更要向内看,及时的做出调整,不管是人员还是培训。千万,不要让错误的事情继续下去,还期待更好的结果,那就是愚蠢了。
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具体的跟客户对接的人,都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对时机的把握,做任何事,尽量做到顺其自然,把握时机,这个意识是需要日积月累培养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时机不对,就会弄巧成拙。
真正的做透一家客户,从基层的对接,到中层管理者对应的对接,再到高层的对接,都是需要打通的,绝对不是某一个层面的事,所以,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客户需求,好像就立体很多了,也不是那么的虚无缥缈和肤浅了。希望此文能够给在困惑中的人,一些启发吧。毕竟优秀的团队还是个人,都是善与此道的,这不是诡计,这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