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本身就是“心灵”的一种感受或体会。现在普遍观点认为“唯心”是错误的,“唯物”才是主宰世界的规律(道)。如果“唯心”或“唯物”只是说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那我无可辩驳的坚持“唯物主义”,即物质决定意识。但是“唯心”并不是一无是处,现代观点最大的错误是把“唯心”或者“形而上学”与玄学等同。将唯物主义极度放大后的人们,自私、唯利是图、拜金……然而物质何时才能填满人的欲望?比如企业主为了暴敛更多的财富,不惜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难道他们的财富还不如穷人,不足以维持生活。进一步讲,他们这样做,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心灵会安宁和幸福吗?显然不会。
所以在获得幸福的时候应该“唯心”一些,所谓“唯心”,正解应该是心决定我们的幸福感的本源,在满足基本生存后(基本的生存绝对是物质的)。如果人人这么想,社会或许已经实现“大同”——人们没有无限的物质欲望,按需所取。当然,讲“唯心”并不是要每个人“无为”,什么都不做,在那里空想,而是知道幸福感的决定在于“心”,而不在于物质的多少,好坏。
替代地,把物质的需求转化为对社会贡献的成就感或许是种更好的生活方法,这样“唯心”也并不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每个人在自己合适的位置上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唯心”或许是治疗现在人们物质较为丰富的情况下仍然幸福感较低的良药。我们何不必要的时候拿起来用一用?或许这样的社会会更和谐,人们的生命体验也更好。
图片源于网络“知因识果”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