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这本书写的太好了,完美表达了我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的话!”可是过后写东西或说话想引用时却完全想不起来,“那句话怎么说来的,看书的时候明明记得很清楚,现在怎么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了...”
又或者,遇到大部头的书,“好不容易花那么多时间把书看完了,可是根本没记住讲的是什么,只模糊记住几个名词...”“什么都没记住,这书真是白读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吃了很多营养品却没吸收,一点儿效果都没有!真是浪费!
那么究竟怎么才能让读过的书不白读、给我们大脑的营养不浪费呢?有本书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这本书叫做《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
奥野宣之毕业于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非常受商务人士欢迎,是一位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笔记本作家”,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例如他喜欢骑自行车或步行旅行,在他的个人网站上有很多旅行笔记,他还专门写了本怎么写游记的书,书名就叫《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可以说,奥野宣之是位身体力行的笔记达人。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奥野宣之介绍了如何在读书过程中配合使用笔记本来做读书笔记,真正把看过的书“吃进去”,把书里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
奥野宣之把读书细分为五个阶段: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每一步都必不可少。
1.选书+购书:读书前的准备工作
为什么选书、购书也归为读书方法的一部分呢?因为选书可以让我们从一开始就掌握读书的主动性,帮我们找到真正需要和想读的书。一时头脑发热、毫无计划买回去的书,其结果很可能是从来没有打开过。没错,这里说的就是我自己,而且我相信,和我有一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
那么具体怎么选书呢?
如果是想了解某个专业领域或想读某位作者的书,可以直接查找相关书籍。但是除此之外,怎么发现更多想读的书?
其实,平时看电视看杂志如果遇到有需要或者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先记下来。例如奥野宣之在本书中提到了《信息整理术》(第一章,第27页),如果我刚好想读这方面的书,就可以把《信息整理术》加入到我的购书清单里。
选书的成果呈现出来就是一个购书清单,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有补充信息的话可以加备注。
拿着购书清单买书,就像带着菜单去买菜,想吃什么买什么。但这并不是说购书清单上的书都要买,因为有的书实际读过之后发现并没有预想的好,或者不合自己的胃口,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读书+记录:读书进行时
书买回来之后,就可以开始读书了。但是,读书不是从头看到尾就叫读书,那只能叫做“看字”!要把自己有感触的、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内容标出来,可以在书上折角、划线来做记号,为后面的做笔记和重读做好准备工作。
书读完之后,就要拿出小本本准备记笔记。找到书里面折角或划线的内容,可以做摘抄,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评论,这里就涉及到了本书的核心内容:“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在说明“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之前,有必要说一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第一章中提到的“一元化”,就是在一个笔记本中记下所有的信息,可以记读书笔记,一个想法,随笔,等等等等,哪怕只是一句话。“一元化”的一个要点是以“六位数列”的方法记录写笔记的日期,比如今天是2018年7月16日,可以写成“180716”。“一元化”的好处是容易开始,容易坚持,只需要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毕竟长久坚持,才能真正有收获。
在“一元化”的基础上,写读书笔记时可以采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并不复杂,首先记录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和作者,然后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并写下自己对这篇文字的感想,也就是评论,并且用不同的符号把摘抄(用符号○表示)和评论(用符号☆表示)区分,就像下面这样:
[180701]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江西人民出版社
○ 之所以把这种读书笔记取名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为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P91)
☆ 在“葱鲔火锅”这道菜里面,葱段是配菜不是调料,这个比喻说明了评论对于摘抄的重要性。另外,我猜想奥野宣之可能很喜欢吃,因为在他个人网站的自我介绍中特别提到,“肉と魚は好き”,也就是“喜欢肉和鱼”。“葱鲔火锅”极有可能就是他喜欢的一道料理。
上面的内容,“○”是书里原话,“☆”是记录的想法。这样把摘抄和评论用符号区分开,将来回看笔记本的时候,哪里是作者原文,哪里是自己的感想评论,一目了然,非常清楚。
关于笔记本的尺寸,我个人的经验是用32开本以上、也就是A5以上大小的笔记本,因为笔记本太小就会写的密密麻麻,不仅看着难受,后期有想法要补充记录时也没地方写。
3.活用:读书后的升华
书读完了,笔记也记好了,可以把书放回书架了,但是读书这件事还没结束,因为我们还要——活用读书笔记!这才是写读书笔记的终极目标!
活用就需要重读读书笔记,可以在固定场景中重读,比如早上起床后的读书时间,或者晚饭后的休息时间,也可以在出差途中重读,如果有新的想法可以写在笔记本上。至于重读频率,可以一周重读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不管时间怎么安排,一定要养成重读的习惯,因为只有通过重读笔记,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主动思考,深刻吸收书中的内容,才能产生我们自己的原创思想,并运用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到这时,才可以说,读过的书融入了我们的身心,真正成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读一本书,经过选书、购书、读书、笔记、活用这些步骤,相信你的书再也不会白读了。
从现在起,从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开始,使用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的超使用笔记读书法,坚持写读书笔记,争取做到“写下的是读书笔记,输出的是思想精华”,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