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恰当的方式促进学生自觉健康成长,是教学质量的应有之义。教学“减负提质”的前提,是做好学生活动的整体设计,不是一课一活动的点状设计,而是根据内容结构进行关联性的整体安排。分析内容的表里层次,确定教学的轻重缓急,圈定典型而关键的节点,于教学开始前便站在终结处回望全程,将终点的思想要素渗透进活动全程,经由学习活动的展开过程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知识基础与心理结构,使学生形成关于学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目的在于让学习真正发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攀登以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学生打开知识、进入人类历史、融入先贤思想、形成素养的过程。略过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学就不成其为教学,教学质量提升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从关注“教”转变为关注“教学生学”,而且要有实际措施将观念落地,设计能够让学生主动投入、“动手动脑动心”、有意义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未经设计、目的指向不明的简单重复活动,如大量抄写、计算,虽然也是活动,却很难让学生动脑动心,正是需要“减”掉的负担。教学中的活动,必须经过缜密设计,既要有明确的意图,又要提供给学生现有水平可操作的材料;既要调动学生感觉器官的参与,更要让学生动脑思考、用心体验。这样的活动,也许依然需要刻苦、需要长时间投入,却不会成为学生的精神负担,而是激发学生从事挑战性活动的动力,是挖掘学生智慧潜能的契机,是给予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和自信的机会,是通向学生健康发展的道路。
总之,减负,减的是无意义的负担;提质,则只能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