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之前一直觉得写作只是为了自己记录一些情绪、奇遇什么的,只当写作是自我宣泄的方式,不用受他人指点,同回忆一般,全当自己的宝贝,与他人分享必定是小心翼翼的,还在事后万般期待他人的称赞。当有人误解了你文章的意思之时,便自觉无奈,哀叹没人懂得自己。若是有人一语中的,将你的情绪窥探完毕,血淋淋地在众人面前解剖分析,有着实觉着可怕,一边责骂自己写些浅显的文字,一边担心这份情绪是否被他人嘲笑。这样左右,便就私藏多于分享。
最近尝试这开始公开一些文字,对于自己的信心并不那么足,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那么就从网络开始,用他人不值得面目 去遇见读者。将现实与虚拟的自我分离之后也就没了太大的所谓。向各个版面专题投稿,开始期待有更多的人去阅读自己的文字,虽然还是稚嫩,多半也是写自顾自怜的无理之言,但也期望着,期望他人能够指点一二,无论好坏,只要有人愿意去看,便是开心。
我们的写作大多是开始于小学。孩提时代常常写出自己的日常,流水账的形式虽然低级,但那个时候,只要能够写出便也极好。若有人写出了什么“草地弥漫着阳光的味道”便足以令其余的同辈羡慕。那个时候,若是作文老师批个优,在班上被拿出来朗读,就是莫大的光荣,同辈的同学自然地向你投来崇拜的目光。“嘿,他作文写的真好!”
然后,进入了应试作文的时代。我们渐渐走向了格式化的写作,为了应付考试,我们锁死在格式之下——开篇立论,举例子,总结成篇。所有的文字如同流水作业样的生产出来,很少有人会去写一些其它体裁的东西。对我们而言,时间便是一切,一天24小时,有人恨不得你全在题海奋战,时时刻刻地监督之下,哪得有空闲功夫去想自己的那些情绪呢,一个个麻木的甚于植物人。当然也还是会有所谓的勇士们,他们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以自己的分数为赌注,与老师,与规则。去争、去斗。出人头地的自是少数,更多的只是炮灰而已。这些争斗也只不过是自我的小作而已,倘若是在高考这样的场合,愿意冒险的还是少数。
我的写作自觉开始应是高中。在看了不多的名家散文后便爱上了这种形式。喜欢写一些随笔、诗词,不过,无一例外的只是自己的情绪所示。上大学以来,很久都无法像从前一样挤出一些墨来,应是自己已没了多大的情趣,对于身边没了还是什么兴趣。没了发现美的眼睛,自是没了美的感受。还有很大的原因应归结于读的书少了。高中时因着学习久了便变着法地去找些东西消遣,其中属杂志小说最为方便。于是,就有了课后交换杂志,课上四处传阅的盛况。虽说不是什么名篇,但看得多了也就学会了如何去写。准确的说是模版更多了。当自己出现某种情绪的时候便自然联想到那篇文章的那段文字,顺笔也就记下了。如今,时间多了,就没了当初对书的依赖,虽偶然翻阅时一如前般享受,可已经没了应景而生的能力了。
曾想把写作当成职业,做一个兼职文人,没事写写随笔、写写时评。本职工作之余将一个兴趣发展当然是很快乐的事情啊。不过,现在看来,我还是先多读书吧,待到绣口一吐半长安的时候再去想一想如何兼职的事吧。
这样看来,一直不喜欢那些苦吟诗人应还是对自己的安慰吧。罢了罢了。不过,还是坚持不去埋头写作,亦如山田伊尔芙老师所说的“难怪你写的东西那么无趣了,没有兴趣时候写的文章当然无聊了”
说到最后,可能我是没办法用写作谋生的吧。
水平不够,态度没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