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正式批准丹江口工程开工。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和自行管理的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它不仅是根治汉江、开发汉江的关键工程,而且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强制性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总长2.5公里,工程最大坝高97米,坝顶高程162米,内装6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9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0亿度。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完成后,丹江口水库成为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丹江口大坝的坝顶高将增加到176.6米,丹江口水库蓄水水位达到175米,库容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近期年均调水97亿立方米,远景调水可达130亿立方米。用于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20多座大中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
登上大坝坝顶,鸟瞰丹江口城区,楼房林立,鳞次栉比,青山碧水,粉墙黛瓦尽收眼底。抬头远眺,武当山隐隐再现;回首平视,巍巍大坝锁汉江,丹江口水库碧波万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出京巡视,他选择了被中华民族视为 “母亲河”的黄河。
在河南郑州黄河边的邙山,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汇报了黄河的治理情况,并提出了一个从长江引水补充黄河的构想。毛主席望着滔滔黄河,略作沉思,忽然说: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是可以的。”南水北调这个宏大的战略构想就这样被提出来了。
1953年2月19日,毛主席从武汉军用码头登上 “长江”号军舰,顺江去南京。军舰离开码头时,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奉命登舰。在着重探讨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构想后,毛主席旧事重提: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点给北方?这个问题你研究过没有?”那时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主要精力放在根治长江水患和三峡工程论证上,对毛泽东忽然提出的这个问题,林一山没有丝毫准备,只能坦陈 “没有”。
丹江口水库大坝毛主席显然已经考虑了很久。他站在一幅地图前,手拿红铅笔,笔尖稍稍悬空指点着祖国江山,逐个提出他设想的引水地点。直到铅笔指向了汉江,林一山答道:“汉江有可能。汉江上游和渭河、黄河平行向东流,中间只有秦岭、伏牛山之隔,它自西而东,越到下游水量越大,而引水工程量反而越小。这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兴建引水工程,让汉江水通过黄河引向华北。”
听林一山这么一说,毛主席心情为之一振。他用铅笔沿着汉江的曲线画了许多杠杠。当他的铅笔指向丹江汇入汉江的丹江口,他突然画了一个圆圈,问: “这地方行不行?”林一山脱口而出: “这里的可能性最大,也可能是最好的引水线路。”
——节选自百度百科
丹江口水库,丹江口大坝,这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水利枢纽。
而湖北省西北、西南就分别矗立着两个大坝,一个就是位于十堰的丹江口大坝,一个是位于宜昌的三峡大坝……
湖北水患频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带历来饱受水患之苦。
中国从古至今,就有大禹治水、李冰父子都江堰治水等,每一项治水的工程都号称历史之传奇也泽被后世,利在千秋……
这次来丹江口水库、大坝,是承爬武当山之幸,从武汉一路4个半小时先抵达湖北丹江口市。
大坝门票在50元,有坝上的转运车票每人20元,可以在坝体里面参观后登上大坝而游览观光……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天下殊……
毛主席在那个新中国建设之处为了北方干旱少雨而又南方多水,水患不断的引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以及在三峡的美妙诗句,以及世纪工程,丹江口大坝、葛洲坝、三峡大坝,都成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伟大工程胜迹等着我辈复登临……
当然,有得必有失。在各个大坝修建的时候,也有不少原著民,因为大坝的修建而蓄水,被迫远离了家园。如均州等古县城也都永远的淹没在了水底……如前一期提到的静乐宫则都是文物搬迁的大工程,不一而足。
然而,历史的车轮都是滚滚向前的,历史的大势也不因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迁就,我们也如逆水行舟的旅人,不进则退,犹豫不得……
“人生如逆旅,我亦如行人”……
登临大坝,凭栏远眺,这里有大巴山、秦岭、武当山的延绵横亘,这里也有汉水涵养后静如处子待时而动的高冷而平和……
看着坝下开闸放水的蓄势待发,直泻而下,如碧玉、如彩霞,引得无数游人驻足打卡、拍照留念……
而丹江之水则从湖北、河南、河北,一直灌溉到北京、天津,润泽百万家……
——力 2023年7月12日癸卯年五月廿五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