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种茫然的状态里,潦草收拾打包离开那个眷恋的地方。很害怕面对那种不舍,所以一直轻松的不谈告别,记得和小新的跆拳道教练了解考带证书什么时候到,才和他说下个学期不能继续在那儿上课了,他和我说很遗憾那一节特训班课是最后一次给小新上课。那时我觉得很沉重的心情,是不是应该早一点让小新跟教练好好说一次谢谢和再见。
已经离开有差不多一个月了,心情一直都是凝滞的,没有真的明朗过,情绪也总是在晃动,一不小心眼泪就会夺眶而出,内心脆弱又矫情。
想到那里的一切,家里的一切,那些窗台上陪伴我好多年的绿萝,一直安静的繁盛生长,许多空的容器装上清水,剪几支绿萝,又多出了许多绿色,也用来送给朋友。
想到那里早晨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的阳光,那间小小的玩具房,我曾看着小新在阳光里玩耍,在光影里给他拍照,或者我们在那里一起阅读学习。
而后来来了一群孩子,有了一张大桌子,那个小房间有他/她们的欢乐与小小的忧伤,我倾听到不同的孩子,我亲吻他/她们的额头,我拥抱过那个小房间里的每一个孩子,我了解她/他们,也让我从更多层面了解我自己和小新,所以是爱护与感谢每一个小小的他/她们。
想到那里床头的台灯与书柜,无数个睡前的的共读时光,想到那些读了许多遍的绘本,在小新不安时,就会和我说:“妈妈,你可以给我读《晚安,小熊》吗?小熊睡前会换上小星星睡裤,喝一口蓝色水杯里的水,他总觉得被窝里太冷了……”。
还有那些坐在沙发上的阅读时光,他从书架上挑一堆书,准备好一个舒服的坐姿,偶尔会准备一些水果,他说就像在图书馆,慢慢的他说更像在书店,真舒服。而后来他常和他/她们几个一起玩图书馆的游戏,共读或各自安静的阅读,或者一起玩脑筋急转弯。
还有那个房间里的声音,有一年我和小新都在听蒋勋先生,听他讲梵高、高更,听他讲文学、诗词,讲杜甫、李白、陶渊明,听他讲孤独,不要避开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小新和我都爱极了蒋勋先生的声音。他说蒋勋先生的声音会让人心甘情愿的去听。还有早上的故事声音,他最喜欢的是《西游记》,最喜欢的片段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他可以讲得绘声绘色。
想到那里的厨房。夏天的清晨,阳光会透过窗户照耀着灶台与锅里的食物。小新在那里学会了西红柿炒蛋,我也带着他一起做蛋炒饭。他很喜欢我做的食物,最喜欢的是我做的意大利面,他常常会和我一起摆放餐具,有时会贴心又有创意的摆放,他最喜欢蓝色的碗。他不挑食,对食物有很好的感觉。他也在餐桌上和我说,我和别的妈妈不太一样,从不勉强他多吃,或者吃他不想吃的食物。
想到那里的一切,那个房间的一切,那七年的时光,看见那些被我包裹起来的不舍,原来有那么多,那么重。曾在那里和朋友说很长时间的话,聆听过彼此心事与烦恼,交换过彼此的信任;曾在那里长时间的聆听孩子的欢喜与忧伤,曾与他/她们一起阅读绘本。曾很多次从外面回来,小新都说回到家的感觉太好了,他说他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家。
小新是一个相信愿望的孩子,他也不常设置愿望,在即将搬家的一个清晨,他在餐桌上和我说:“妈妈,我有一个愿望:我以后还是想回到广州。”我跟他说,诚心许下的愿望会实现的。
生活不会总是一成不变的,对吗?要习惯变化这样的道理也听说了,但还是会有深深的眷恋与舍不得啊。舍不得那里的一切,所以也不愿意好好告别那个守护着日常的居所。也想起安妮宝贝在《素年锦时》写的那一句话“要与当下的人事及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