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有没有一个状态,明明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并且为什么这么做,却始终不愿意付出全力,是害怕做不到索性懒散一点还是刻意想让自己失败来弥补一下以前错过的机会。高考失利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复读,以至于到现在心里一直有个结,好像一直知道需要复读这个过程,所以如今准备考研很懈怠,因为潜意识里想让自己再来一次。一直以来觉得生活平凡又轻松,爱看书因为那里面有想要的生活和崇尚的人生境界,爱看电影因为那里可以看到人生理想的状态和最合适的结局,看过太多美好的爱情,听过太多高品质的音乐,读过太多不可逾越的作品,反而觉得人生好远好远,远到知道自己不能到达所以选择活在自己的舒适区内,远到宁愿每天刷着微博看着微信盯着各种社交软件等待别人更新这些美好也不愿意迈开脚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
想起马克思的话,人类生活第一阶段是人对物的依赖,物质上的满足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我们需要的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然后是人对人的依赖,有了经济基础的我们开始构建各种上层建筑,各种娱乐文化衍生而来,因为此阶段人们不光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从精神上来取悦自己。最后才是人的完全自由,彻底的解脱,人生进入一种虚无的境界,没有什么能够控制人们的思想与精神,“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像看透一切心如明镜一般。再对比看看现在的生活,只有各种社交信息才能带给我们安全感,各种影视剧娱乐资讯话题才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很健谈,只有对热门信息的了解才会让我们有存在感,这些信息像潮水般涌向我们的眼睛,侵蚀我们的大脑,使我们不再思考,而是麻木的接受,认为主流的就是正确的,外来的就是美好的,陌生的就是值得推崇的。当然,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刚开始会很受用,使自己感到知识面的扩展并且和旁人的共同话题的增多使我们沉醉,但久而久之我们会开始感到无趣并有一种被禁锢的感觉,想要摆脱,但是却发现陷的太深,以至于不干这些便无所事事。
好希望有一门学科是教你怎样做自己。没错我们的生活太无聊了,无聊到因为某人的一句生活不仅仅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掀起一股说走就走的旅行热潮,我们甚至不去想一下为什么要去旅行,想要找寻什么而仅仅因为一句我要去寻找远方的诗就走,你连脚下的这块地都没踩热去什么远方啊。也无聊到因为某人上的一个节目而掀起一股健身热潮,你为什么要健身?你是真正了解到健身的好处以及你对健身的需要而去做,还是因为羡慕别人的生活状态导致你也想要才去做的。我们对自己的状态不满意,我们宁愿去麻木自己,模仿别人,也不愿意去改变自己。要明白,那些热门的话题终究会过时,那些光鲜亮丽的明星终究是别人的生活,你得多为自己想想,你热爱什么,你想要什么,你该去追求什么,你该怎么坚持下去,你怎样才能将自己塑造成为自己的神话。
一直想要抓住一些机会,那些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机会,就像两眼不看屏中事,一心只走自己路那样的投入。你现在是那样的状态吗,你的机会来了吗,如果是,那得当心了,因为你在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