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厚黑学有衍生出来的分支,那么我认为其中一个分支可以称为装逼学,又或者可将其划入到行为心理学的范畴。
什么是装逼?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预先体验效应”,就是当一个人想象自己要做某件事,即使他还没开始做,就已经有了自己做完这些事的感觉了。所以当人们在困境中想到一个办法时,就会有一通百通的幻觉,直到实施后发现此路不通才回归理性。
装逼就是在公开或社交场合假装自己有远超当前外界所认知的实力,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学霸拿到99分考卷时所表现出来的不满,抱怨状态不佳,以及习惯性挂科的学渣考了80分时所表现出来的泰然与镇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装逼有两种心态,其一是社交增强,其二是社交补偿。社交增强就是我确实很厉害,但我还是要变着法儿地强势证明自己,比如在朋友圈发一张隐约暴露认知度不高的奢侈品牌logo。而社交补偿则是我明明没有这个实力,但还是要把握一切机会秀出自己,比如坐在别人的豪车上发自拍。
私以为装逼是一门学问,就如同说话的艺术,说得好或不好都会影响到生活、职场等方方面面。会装与不会装也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速度甚至是高度,我所说的“不会装”意思是不合时宜、不分场合地乱装。
刘同在《这么说你就被灭了》中提到每次招聘会,都是一水儿职业装的求职者,所有人都想表现自己的专业,虽然穿得精致,可精气神却很呆板,自身的性格统统都被衣裳驾驭了。因为大家看到清一色的职业装,首先出现的问题就是视觉疲劳,进而影响到对求职者性格方面的判断力,此时你反其道而行、穿出自身特色,就更容易获得人事的青睐。(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等面试请忽略这一段)
为什么要装逼?
说一个我并不认可但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N级分销的微商,每天晒转账、晒收入,时不时要去提车,当年吸引了大量的学生、主妇、白领加入到这个不可名状的洪流之中,只不过现在大家都被套路习惯了,自然就有了免疫能力。
在一开始的时候,是让别人相信,但当别人真的信了之后,就得想办法让自己也相信,也就是在现实层面不断逼近那个构想的自己。
我有个朋友,个性签名一直都写着“为吹过的牛逼奋斗终身”,从某种意义上我也把它理解为“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尽管他依旧在前行路上,但我也知道他在收入、见识等各方面较之前早已不是一个量级,现在的他的已然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高一的时候,我被安排去一位物理老师家中接受辅导,同行的人都是省属重点中学的学霸(显然我不是)。辅导期间,由于之前遇到过相同的题,所以在老师给出习题后都轻车熟路地解答出来,并且装出一副求虐的样子,导致老师一度认为我是这一批人当中成绩最好的,提问时总是示意我给予反馈。为了不被识破,我只能牺牲一切休息时间回顾上一篇、预习下一篇,总算在此后保持着正确解答第一人的位置。(那是我学习生涯的巅峰……)
装逼是作用于人与人联系的一种行为,所以从正面意义来看,装逼是为了获得外界的认可,而后反作用于自身,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解释就是「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使人们往差的方向发展」,体现为“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这是一种心理暗示的力量,当一个人获得赞美、认可与期待时,社会支持的力量能增强自我价值,而人们会为了维持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尽力去达到真实的期待值。
只因我们习惯于把看不惯的人与事笼统地称为装逼,就得以用了最省力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不屑和高度,当有人说了一件你提前知道的事,你不屑,当有人做了你不敢做的事并获取了成功,你不屑,当有人生活得文艺范儿,依旧被很多人贴上“装逼”的标签,在我看来,那些稍不符自己心意、遇到看不懂或不理解的人事物就看不起对方的人,才是真正的low逼。
装得恰到好处
说到这里,细心的你或许发现了一个矛盾点,即当一个人在社交场合装逼之后,触发的预先体验效应与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前者让人陷入到已达成的幻象中而减少努力,后者促使人在自我实现的路上不断提升。
我们需要的是第二种,需要恰到好处的装逼。与职业“装”相似的逻辑也同样存在于商业法则中,许多企业会购买豪车用于业务接洽层面的通勤,除却摊销降低财务成本的考虑,也包含信任状的作用(向外展示资本实力)。
认识到了装逼的正反两面之后,我们就可以从开始的动机介入,有意识地克制自己去假想一个宏伟的成果,比如一想到要创业,就沉迷于融资、上市甚至自己在NASDAQ敲钟的画面,然后在梦里过完了一生,有愿景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在眼前的苟且中找到方向并踏实地执行。
不要为了装而装,更不要执迷于鲜花和掌声,你必须清楚地知道这些荣誉不属于你以及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我们会在自己的简历上夸大自己当前还不具备的水准,是为了获得能够达到这个水准的机会。一个谎需要无数个谎来掩盖,装逼亦如是,然而我们却能在无数个“装得像”过程中看到、听到、学到牛逼的真相,并且不停地靠近这种真实。
当你遇到一个穿着藏蓝色小西装搭配长裤,言谈大方且铿锵有力的女性,直觉会告诉你这是一个行事干练、做事靠谱的女强人,可以放心地把重要事项委托给对方,尽管此时此刻你对她的能力一无所知。一个先行的机会与信息不对称所制造的时间差是许多人快速成长的关键。
我们可以把“1”夸大成“2”,但最好别把“0”说成是“1”,大多数人是驾驭不了“无中生有”的。
但不论怎样,面对切切实实的行动,我们需要的是真诚与付出,任何套路都不会是你成长过程中的捷径。
等到有一天你发现装逼的成本越来越低,意味着你只是在表达真相与事实,而总有一群人在背后抨击你的行为,不必介意,毕竟他们看不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