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将农耕文化发挥的最辉煌的时候。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和经济繁荣时期。但宋朝的武力却是他们的最致命的弱点。纵观史书,宋朝一个大的遗憾就是失去的燕云十六州。这同时也影响了宋朝的国运。
这一切都要先从后晋开始说起,自从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出去以后,中原就从此失去了一个天然的,防止北边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同时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牧马地,也成为影响宋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宋太宗赵光义统一中原后,燕云十六州就成为整个宋朝的念念不忘的宝贝。赵匡胤留下的封桩库也开始积蓄起了财币。希望有一天,能从辽国那取回那块土地。封桩库表面上说是要赎回燕云十六州的钱,但实际是北伐的军费。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趁讨伐北汉胜利之势,想一口气夺回燕云十六州。在攻打燕云十六州初期时,宋军一路高歌猛进,当地汉人以牛酒相迎。形势貌似一片大好,但是高粱河一战,太宗皇帝身负箭伤,以驴车逃跑。这一次北伐就此告终。在雍熙北伐中,当地汉人也不是翘首以盼王师。每一次战争也打得极为艰难,北伐再次失败。澶渊之盟后宋朝也再也没有过大规模的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战争。
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失去,导致宋朝在骑兵上远远弱于其他周边国家。中国一共两个产马地,一在热察,一在甘凉河套地区。然而一个在李元昊那里,一个在辽国那里。就导致宋朝没有产马地,即便宋朝的国力超过其他两个国家,但是古代一个没有产马地的国家,就像一头老虎没有了他的牙齿。
虽说宋朝的政治精英们想了许多办法来解决马的问题,比如户马法,保马法,但是都没有成功的解决这个问题。虽说也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培育出来的马远远比不上北方的马,因为南方没有多少平原,同时气候温暖湿润。这不利于马的成长,还有,在每一户农户里养马,虽然说这样做数量上来了,但这会占用掉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同时养出来的马也只是一种次等马。在质量上远远比不上北方的马。
以及谈到燕云十六州的汉人的问题,在经过高粱河之败后,那些翘首以盼王师的汉人百姓,全都被辽国通通的处理了一下,同时那些汉人百姓也对宋朝的军队失望。同时辽国的政策也开始比较重用汉人,尝试着从游牧转向成农耕国家。导致当地汉人提高了对辽国的认同感,这些原因也对雍熙北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顺便提一下,辽国尝试转型是宋朝精英乐于见到的,因为宋朝的一条国策就是将辽国变为农耕国家,然后再以丰富的农耕国家经验将其击败。
后来由于靖康之难,使得北宋灭亡,从此宋朝就更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可能了。直到后来明朝才将燕云十六州纳入汉族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