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寻初入学儿童心理、智力的发展轨迹及规律,我第一次接了一个一年级。
经过了两周多近三周的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之后,我对他们的学习作了一次检测。
检测内容是人教版部编教材配套的《同步解析与测评》内的第一组达标检测卷。检测时间60分钟。考虑到初入学有些儿童还不识字,当然已有相当一部分已能初步读懂题意,所以我给他们读了题,但不过分解释题意。我的目的在于摸底学生已有知识状况,以及学前习惯、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与能力对初入学儿童的影响。
本班学生共有46人,因病实考44人。
成绩统计如下:
100一99分有3人,占6、8%
96一95、5分有5人,占11、3%
93一90分有9人,占20、4%
89一80分有11人,占25%
80一70分有9人,占20、4%
70一60分有3人,占6、8%
60一50分有2人,占4、5%
从以上分数统计,以及我的观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初入学的儿童的习惯、知识背景,生活的经验与能力对他们学习成绩及智力发展的影响。
应该说,这些儿童大多还受着学前习惯、知识背景,生活的经验与能力对他们的深刻影响,因为儿童入学才仅仅三周,学校及老师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或者说有一些,但不会很大。
我们先来看6、8%的100一99的孩子。据我的观察和了解,这3个孩子都具有较好的习惯,如上课注意倾听,专注度高,课堂思维活跃,有较好的自控力……同时,不可否认他们的家长都非常重视教育,采取了恰当而较为正确的早期教育,他们都具有较丰富的知识背景,这几个孩子的识字量已大大超过其他初入学的儿童,具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当然,他们的生活的经验与能力,也显然比其它儿童显得更成熟与利落。当然,这样的儿童将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至于他们以后的长期发展会怎样,还有待观察。不过,我相信有了好的开端,他们一定不会太差,因为好的学习状态,有延续下去的趋势,这也是一种"马太效应"吧!
与此相对应的是4、5%的50一60分的儿童。他们显箸的一个特点是习惯极差,上课极不专注,基本没有倾听的习惯,好动,极度缺乏自控。当然,他们的知识背景与生活的经验也极少,他们的识字量较少或根本不识字。他们生活的经验与能力也极差,他们不是今天忘了这样东西,就是明天忘了那样东西。他们生活在父母的过度的爱与宽容中,他们比同龄儿童更显得幼稚,生活不能自理,基本没什么规则意识,他们想动就动,想说就说,一点没有自我约束的意识。
这些儿童与6、8%的100一99分的儿童相比,他们的智力真的有很大差别吗?据我的观察,他们的差别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习惯,专注,自控,知识背景,生活的经验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这些,影响了他们学习上的表现。
这些儿童如果在这些方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他们很可能发展成为学习困难及问题儿童。因为没有一个儿童会忽视学习成绩带给他的成就感与影响。当一个儿童自我认定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时,他也会丧失学习的持续动力,从而走向恶性循环。
至于随着学校,老师对这类儿童的持续影响,家校密切配合改变儿童习惯等方面会产生什么效应?产生多大的效应?这有待于观察,持续研究。
以上谈的是儿童表现的两个极端方面,犹如太阳光的光谱,从最优秀到最差这中间的移动,实际就是儿童的习惯,知识背景,生活的经验与能力,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等方面差异导致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的差异。
诚然,教师的教学也会导致差异。但是,同一个班,同一个老师教所导致的差异,我们就真的应该从儿童的习惯、知识背景,生活的经验与能力的方面去多找原因了。当然,智力差异也是一个因素。
但我们不可否认儿童良好的习惯、丰富的知识背景,家长良好的文化素质等会极大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这只是我班44个孩子的一次学习检测样本,如果把它放到全校整个年级,甚至所有初入学的儿童的身上,我相信,和我们班样本所表现出的差异不会太大,它应该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与价值。当然,具体的结论,还需要更大体量的样本,更深入的分析研究,才有更大的说服力。 201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