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断学习和输出育儿知识的职场宝妈,一手抓家庭教育,一手抓个人效能。现在加我,还有早教资料赠送。
小区里有个女孩,和我家孩子是好朋友,去年双十一,一同报了门口的画画课。不过因为两人其他课程时间有冲突,就错过了一起上课。
我们从年初最基础的班级开始,一坚持就是小半年,邻居家小孩,年龄略长我们一点,开始上课也晚一点,就选择了从高一阶的班级开始上课。不过,听邻居家妈妈说,孩子对画画总也提不起劲头,偶尔课程枯燥,涂色的时候,更出现了昏昏欲睡的状况。
这个画画兴趣班有个特色,就是结束的时候,会让孩子自己分享一下今天画了什么。我家孩子开始一两次略微腼腆,后来适应以后,就充分暴露出自己的话痨本色,天马行空不知所云。
而邻居家孩子也很奇怪,从小上过绘本课,平时能说会道,到了这个分享环节却死活不肯分享。每次都把门口的妈妈急坏了,天天在说,唉呀,是不是因为孩子不喜欢。
一段时间后,孩子妈妈曾跟老师建议换班,换到我们女儿班上,跟熟悉的孩子一起,想看看是否有起色。而老师直言,我们女儿班级的进度要慢,如果换到这个班级,很多内容就要重复进行。
于是这个建议不了了之,邻居小孩的画画课也是有一搭没一搭,一丁点小情况都可以成为孩子妈妈帮忙请假的理由。
最近,因为我们很多同期报名的孩子一个个都转去了其他机构学习,邻居妈妈有点坐不住了,只想着她家孩子的课能早点消耗完,再次跟老师要求了换班和多刷课。
神奇的是,换班的第一次课,这个孩子就和换了一个人一样,课上有了笑脸,课后也开始了主动分享。这下邻居家妈妈开心坏了,连忙和我来分享她家孩子的变化,一段时间以后,再也听不到她抱怨报错了这个兴趣班。
因为近几日在读《了不起的自驱力》,应用行动原理模型:行为=动机+能力+触发,带我成功解锁了孩子的第一次登山体验(疯了?买30元的棉花糖还给连看动画片!),复盘的时候,我又想起了这个孩子的行为变化,恰恰也正能应用这个模型解释。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会有畏难情绪,会有自尊心作祟,其实,孩子也一样。当某个课程难度超过当前能力水平,周围人又都优于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时,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可能就会一反常态。
都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想办法分辨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不是任由情况发展,更不能急于否定孩子在这方面的表现。
回看这个家长的表现,首先应该肯定,她一直在努力察觉孩子的上课表现,也在努力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
但需要指出的是,开始一个新的兴趣,除非是特别有天赋或者是特别吸引人,否则前期都应该坚持上课,让孩子努力适应课程的节奏,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如果课程真的稍微有难度,而家长又特别希望孩子坚持(关于兴趣班的选择,可以查看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兴趣班),那我们需要在前期多给予孩子一些帮助,利用里程碑事件等一些行为模型,帮助孩子顺利开始,这样后面的路可能会越来越顺。
关注我,一个不断学习和输出育儿知识的职场宝妈,一手抓家庭教育,一手抓个人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