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 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五月将尽,连日强光普照。一路一路树荫,呆滞到傍晚。红胸鸟在电线杆上啭鸣,天色舒齐地暗下来。那是慢慢地,很慢,绿叶藂间的白昼。夕阳射亮玻璃,草坪湿透还在洒。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都相约暗下,暗下。清晰,和蔼,委婉,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我感慨于作者的心境,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如此轻描淡写的从他笔下滑出,却那么举重若轻。从前曾看过于基督教中言,人性本恶,他们倾向于人生来便是带有原罪的。我却觉得,人生来带有原罪已然是牵强,亡论人性本恶四字实在过于悲重。
有些忘了,但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其中说医者行医,用药如用兵。所以断病可以命中肯綮,识人可以洞察人心。医者不唯学识,更偏向于性情二字,凡是后天治病,可归之于人的情志思维,生活习性,凡先天之病,皆可归于其先人的情志思维,生活习性。病从性情中来,所以医者病者皆要有情怀,故而这个世界上是存在不可医之人,不可医之病的。
我从前从未听过这样的理论,却又觉得有理万分。诸多难以救治之病,又何尝不是深重的心病呢,心病确是无药可医的。能将医者与性情二字相连,怪不得有所谓情怀甚雪呢。所以我不信,人性本恶。
“月移西楼更鼓罢,渔夫收网转回家。雨过天晴何需伞,铁匠熄灯正喝茶。樵夫担柴早下山,猎户唤狗收猎叉。美人下了秋千架,油郎改行谋生涯。”我知道这首诗还是来自《还珠格格》,那时并不觉得其中深意,可现在想来,怪不得剧中常说,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饶恕。
人生时常遭遇不平之事,彼时你深痛恶绝,甚至立下决心若有一日翻身为主定要报仇雪恨。可,千帆过尽,云淡风轻,还是选择了饶恕,一笑而过。立世为人,本心二字尤为重要,草木尚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更可况是人呢。
我们经历世事,接受教育方才有了思想觉悟,思想与现实碰撞才会产生种种行为。若说人性本恶,我不赞成,经历世事之时若有人从一打定极恶念头步步紧逼,直到退无可退,那么无论多么良善之人都必然奋起反抗。可世上事谁说的准呢,若从一便以善良之心,温润之态近之待之,何来作恶之说?世间本世事美好,犯不着自讨没趣。
自古都言,邪不胜正,仁者无敌。我觉得尚有前提,仁者,必先拥有仁德,能够给追随者以安定,心静之力方能无敌。若无人拥护,一心为求胜而胜,便是再有匹夫之勇,我想也是不能取胜的。连最起码的仁爱都做不到,以众人之身成就一己之利,怎么担的起仁者二字?
诸子百家中儒家以“仁”为核心,“仁”既是爱人,以仁爱待人。墨家提出“兼爱非攻”,更别说中国人自古信奉的佛教更是宣扬仁爱天下,众生平等。所以,人性之善恶,与周遭环境息息相关,如果能够营造一种善良的氛围,善恶不是一念之间的,而是经年累月的深刻印记。
饶恕二字,说来容易,做来难。但若是看透本质,其实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我举个例子,其实辩论人性之初这个命题本就是个争论。不知仁爱是否能得善报,其实无非就是担心爱的是否值得,可若是真心为仁爱待人,就不必计较结果,一时不得回报是常有的事,坚持饶恕与仁爱,必然得善终。
参透饶恕二字,却不失本心。就算人有原罪又如何?我从不相信人生而为恶,没有生来的坏人,只有好人变坏了。许多人说,一念之差天壤地别,我觉得不是,没有什么大义是电石火光间就能产生的,只能说那个瞬间或许是爆发之时,而前期必然历经种种因果。所以我才说原罪又如何,究其本源,不失君子之心方得救赎。
我们身处红尘之中,做不到滴水不沾身。平凡人生烟火气,我眼中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既是人间烟火就有俗世之争,我此时终于可以相信,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