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工作了近20年来,过往的同事犹如浮云,如烟絮。一起时笑脸相迎,离别后人走茶凉。
有时候扪心自问,这些年来到底自己真心想结交的有几人?几人又真心想结交与我?谁才是职场上真正的朋友?
开启这个话题是因为前几天单位遇见一名已经退休的老领导,因为要给孩子办婚事来找现任领导帮忙。记得他在任的时候很有权利欲,脾气也十分大,还经常训人,很多下属都非常怕见到他。
可是退休没几年,头发白了不少,身体也没有之前那么挺拔。见到他老人家现在这个样子,心中一是觉得有些凄凉,二是感叹权利的力量真是不可估量,甚至能够如此大程度上改变人的气质和精神。
党委办公室按照现任领导的安排,负责给他老人家发放请柬。因为许多年轻人对他并不是很熟悉,接到“罚款单”(请柬)后心中啧啧,很不情愿。
一个月后的婚宴上更是稀稀疏疏,很多都是老面孔。当然这也有八项规定的因素,但足以看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同等级别在位领导家红白事是这么冷冷清清的,那是另外一幅画面:排着队,挣着帮忙的大有人在,很多人反而会因为领导桌位限制不能露面而耿耿于怀,心中忐忑。因为他们明白,不让到现场有可能就没被领导列入亲信的范畴,以后的发展就比较渺茫。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到底职场上有几个真正的朋友?思来想去,答案却是令人心寒:可能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为什么这么悲观的说,因为这是很多前辈以身实践得出的结论。
至今我的脑海中还记得那么一件事。那年,有两个年轻人(据说是职场里的好朋友),他们同台竞聘一个科干岗位。
当时,我还在组织部门,当我在收取两人的互评民主测评票时发现其中一人在对方名字最后一栏打了一个对勾,那是“不合格”的评价。这件事影响了我很长时间,让我脑海中埋下人性丑恶的阴影。
日后,随着我的职位变化,接触了很多同事,平常难免一起吃吃喝喝,但大家都始终保持一种心理距离。
有人问,就没有打破心理防御的经历吗?实际上是有的。很多年前,有一位同事让我感觉就像高中时结下的好兄弟,非常真诚实在。几年的职场情义让我剥掉了面具和心理防御。有一次,我们谈到如何给领导送礼,送什么,送多少的问题。
不多久后,升迁后的我们每当想起这件事都感觉很别扭,仿佛对方掌握着自己的秘密和把柄,渐渐就疏远了。最具有标志性的感觉就是,再谈论送礼的话题,都互相隐瞒,不露底了。
这些亲身经历都时刻提醒这我,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职场中所谓的情义是有前提条件的,要么是有资源的共享交换,有么是没有利益关系冲突,这样的关系有可能才是持久有效的。
不难判断,肯定会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和结论。说太绝对化,太阴暗了,跟以前写得正能量的话题大相径庭。怀疑是不是沾了清明节的阴冷之气,会不会是在误人子弟?
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来解释的话,肯定有正有反,一定有类似两肋插刀,闺蜜的存在。
正是要说的是,不要因此而不结交同事做朋友,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需要关系近的同事的帮助的。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要想维持长久的关系,要时刻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全部透底。再一点更要谨记在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回归主题:“职场中谁是你真正的朋友?”
我的经历告诉我,有资源时肯与你共享,有能力时拉你一把,有坑的时候提醒你一声;不在关键时候拍黑砖,不在锦上添花时喷黑膜,不在茶凉时加快冰的同事就应该当做朋友,起码他们有基本的道德素养和做人的底线,就值得交往。
讲到这里,或许你可以把我当做朋友了,因为我一直在给你说真话,讲真事,真心地想帮助每一个职场中人抵御陷阱、步步高升,唯希望这些能换得一赞,给笔者增加做好这件事的信心和动力。
愿做你职场朋友的:龙行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