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模型组”中的三个基模:舍本逐末、饮鸩止渴,和意外之敌
第一,舍本逐末基模
有A和B两家公司成人培训。两家公司现在都想融资100万。A公司用这100万请最好的人打磨产品,让人心甘情愿付费来学;B公司用这100万宣传课程的社会价值,申请政府补贴,让人免费学。
B的商业模式,符合典型的“舍本逐末”模型。B用“政府出钱免费学”这个调节回路,解决销售问题,当然有效。这比A的“打磨产品付费学”调节回路有效得多。既然有人出钱,卖不出去的“症状”缓解了。但是,这个“症状解”治标不治本。“标”是卖不出去,“本”是产品力不够。
B不服气说:等先赚了钱,我当然会开始治本,提升产品力的。
赚了钱之后,B可以用利润做两件事情: 把“政府出钱免费学”的模式推广到全国;拿钱打磨产品,让用户开始付费学。免费让消费者对品质没有期待,打磨产品不能看到任何效果;但是一收费,用户瞬间流失。看来,还是把“政府出钱免费学”的模式推广到全国靠谱。收入和利润,立竿见影。
于是,B越来越“舍本逐末”,在“政府出钱免费学”这个症状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失去获得“打磨产品付费学”这个根本解的能力。
舍本逐末的本质,就是:一条根本解的调节回路,因为见效慢,遭遇一条被症状解打压的增强回路。最终,问题依旧,甚至更严重,直至崩盘。
第二,饮鸩止渴基模
随意为了暂时的销量打折出售产品,把未来的收入,提前打折兑现。一个惊心动魄的负向增强回路被激活。饮鸩止渴的本质,就是:一条短期见效的调节回路,激活了一条长期恶化的增强回路。回光返照之后,灯枯油尽,走向失控。
第三,意外之敌基模
意外之敌的本质,就是:改善自己业绩的调节回路,意外激活了一条伤及盟友的增强回路。昔日盟友,反目成仇,最终两败俱伤。盟友变成“意外之敌”,一定是因为一方使用了只对自己有利的方案。可以让销售和工程师,各自承担对方10%~20%的业绩指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利益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