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末女主跳崖自杀根本不符合人物性格,只是为了悲剧而悲剧的编剧形式主义。
个人觉得凤知微选择出家比较合理。试想一个配享皇权的女性,是支配命运的,批斗命运的。如同她一开始坚决发韧于官场,而不是耳顺服从她母亲的勒令。所以个人认为凤知微人物的性格没有在编剧逻辑上立住根本。
一个天性骄傲的人,不屈命不服运,不顾过往不畏未来的有才有识的人,经过政治大舞台的血战洗礼后,却成了一个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熄灭生生不息之大心智的人。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除非,她得了失心疯。
但选择看不清退一步,出家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这就像一段间奏,以行止观心止,让内心深处的情绪沉淀一下。无论罪与罚,爱与怨,都不需要在短时间内,在人性正面做咆哮式对冲,这是权利型人物性格的基础。他们在政治决斗中,步步为营,运筹思维方式正是在这种人物性格逻辑平台上展开并发展的。一个会选择自杀的人,是背叛自我的人,根本不可能走到战斗的最后,要死早就可以死了。不配谈凤权,更何谈弈天下?!
《凤权弈天下》的剧名,气派之宏可号令历史掉头为之仰瞻。但剧中铺垫女主凤知微的一路成长后,居然给出了一个平庸逃避自己命运的人物性格,实在是为了悲剧形式设计而丢失了戏剧张力是以人物性格逻辑为基础的最底色素质的现实可见部分的因果关系。所以该剧结局显得尴尬懵智,而不是悲丽壮美。总体来说,就是让人觉得有点抄好同学作业又没抄好,进而觉得此剧是冠冕大脑袋小的炸胡之作。但这与演员无关,主要就是编剧逻辑在前后期的衔接上有失水准。
当然,这一点并不影响此优秀电视剧创作的其他价值输出。只是留有一点在编剧创作上的遗憾。没想好肯定就做不好。编剧的本子是所有效果的因。希望看到故事逻辑更写实,人物逻辑更扎实的剧本。
就我个人理解,我更倾向凤知微选择放弃婚姻的形式,而入朝继续辅佐六郎。如果是我,我就如此选择。不是有一个共同的天下万世平宁的共同理想吗?何需在乎肉体名份的结合?这种精神上的结合,太合适凤知微和楚王人物性格的复杂对等性了。上下齐力,内外默契,爱其志佐之,才是凤权与弈的天下。他们的结合结晶,就是国泰民安,开一代承明盛世。这种格局不比一个不做皇后就自杀的女性更好吗?这样的凤知微难道不才真正匹配楚王?一个皇后名份,哪怕就是一生一世一对人,也是俗套命运。既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架空历史的天盛王朝,何不大开合的把时代精神的可能性拓展一下?
一个女人与一个男人,最爱的关系,不一定是夫妻。世间最爱的关系是在彼此对方世界里,灵魂的一部分共同生长成一体,同根共灵,如胶似漆,不离不弃。如果深爱,那对方和谁生的孩子,都如同自己的孩子,这根本不是爱的因,而是爱至深才能结的果。
唯有如此,方撑得起青溟书院濯英问答里,凤知微的答卷(此处台词满分):
....
既来矣 陛下问状 宜直其辞
既问矣 微臣尽忠 宜采其策
忠未见尽 直必有吝
吝构而直不悔 不信而忠不追者
内不疑其身 外不疑于人
忧君而不顾其己
济物而不求其利者
如此其切于天下
夫天下者 天子之天下也
天子安 臣得保其生
不安 臣不保其死
是以怀其效以天下为忧
不怀其身 以天下为念
这段当时令皇上激封,楚王激动共鸣,脱口叫好的抽象理论。放到剧情发展中,就是:今王来问策知微,愿不愿叩结连理。知微真心作答,不愿入君怀,但愿比肩侧。直心不改,真意还浓。但求先济世而不问情惑,放志于云齐,以家以国,以万世开太平为忧为念,不负君之少年爱重。
凤知微,毕竟和金狮王婚盟过,毕竟金狮王因自己而亡,即使再不爱,但注定无法忘记那份恩意在过。如凤知微人物性格,重情重义,即使不爱金狮王,但不可能不懂这份情。即便缘起单方,但既然有婚有盟,也应该有情有义。楚王虽出于关心,误杀金狮王,但杀了毕竟是杀了,不可能说,心大到,马上转脸就于他谈婚论嫁,这有悖人心人性。所以拒绝做楚王的妻子,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样的剧本逻辑才是前后呼应,人物性格一贯到底。从理论的国士无双,通过身体力行,政治实鉴最终在感性里涅槃,成为国仕无双。
这种结局亦是悲剧却高于悲剧,悲而不哀,如爱在怀,内心决不自弃抱负与期待。
月转星移,彼此心灵层面的凝望点滴垒情之无字书。咫尺亦需思念填壑,才是这世间绵绵无尽之最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