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一篇题为《我买好了30张机票在机场等你: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只要读者在4小时内赶到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机场,就送往返国内一个目的地的机票,还有300块的酒店补贴。活动很火,不到两个钟,30张机票全部送出,还上了微博热搜。
活动之所以这么火,就在于它抓住了一大波北上广文青们的痛点和痒点。北上广房价之高,生活压力之大,又恰逢周末,逃离的心情很容易被撩起来,更何况文案还写得这么煽动人心,“一言不合,飞走又何妨?“
然而,短暂的飞走,只是休息,周一还是得飞回来上班,除非你真正逃离北上广。
北上广,逃离or逃回,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
刚毕业的时候,多少人是抱着一个要闯出天的念头奔往北上广,然而,一年,两年,三年,经历了北上广激烈的竞争,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高昂的物价房价,不少人开始逃离北上广。
有一段时间,我常在知乎上刷“刚毕业的两年,你是如何在北上广生活”这类话题,看别人的经历,为什么他们选择在北上广生活,即使过得很拮据,很辛苦,仍然坚持下去?
为了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为了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为了实现更多的可能性,不要一眼看到尽头的生活,为了感受大城市自由、包容的气息,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或许都有吧。北上广生活不易,竞争激烈,但,它很公平,它承认你的努力。只要你愿意努力,拼搏,状况总不会太差的。
当然,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努力上进也好,稳定轻松也好,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然而,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即使逃离了北上广,我们也逃避不了属于自己的责任。
大学舍友S曾和我说,”现在养个小孩多贵啊,上个幼儿园动不动就好几千,没钱都不敢生,生了就要负责教,负责养,我没办法像别人一样,把他放在菜市场里任他爬”,以前我只是一笑置之,不太能理解,而毕业后,经历过穷得吃不起饭的日子,才深刻体会到生活的压力与不易。
我一度觉得我穷得没资格谈恋爱。而比穷更让人恐慌的是,没有能力,没有一技之长,最怕的是,两三年、三五年之后,你还是原地踏步。如果那时,你结婚生子,发现生活太艰难,想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都做不到,一定很难受。
以前一直觉得,出身如何,在哪不重要,只要肯努力就行,但越到后来越发现,你的出身,你受到的教育,很大程度决定你的眼界,决定你为人处世的方式。
譬如高中时,任凭爸妈怎么和我说,社会竞争多激烈,要考个重本好找工作,我都没有强烈的意识,在那个悠哉的小城镇,激烈的竞争只是想象而已。譬如刚上大学时,我发现别人上台说话侃侃而谈,我却要暗暗练习几次,才不会紧张结巴。我至今也不擅长社交,聚会时总有点局促,难以学会那种落落大方的姿态,相比而言,更喜欢一个人待着。
之前和实习生J聊天,他说,“广州物价房价高,如果你回家,会轻松很多,哎,你喜欢自虐“,我说,“不是自虐,而是,很多东西,只有在大城市才有那个意识。”
只有你在大城市,那种竞争意识才会更强烈,才会更有努力向上的动力,有更从容不迫的姿态。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留下来、为什么要努力的原因。不仅是为自己,更为后代的教育。。(连个对象都没有,为毛我想得这么远。。。)
我常觉得,高中和大学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是要我学,高考要我学,爸妈要我学,另一个是我要学,不学就会没有竞争力,就会落后。学着学着,变成我想学,不学反而有种不安和内疚。我想,这或多或少和所在城市,所处氛围有关吧。很庆幸,我高考报了二线城市,毕业后,去了一线城市。
在家乡,你和别人谈学习,谈读书似乎都显得格格不入,读书时父母劝诫你好好读书,但他们总是看电视,很少甚至不看书,以前觉得是他们工作辛苦,但后来看别人描述他们的父母,下班后也会看书。或许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这一点,不得不承认,大城市的教育更有力。无论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所处环境对我们的影响都太大了。
社会学家胡小武说,“青年白领们在经历了一线大城市高房价的‘蚁族蜗居’困境之后,选择逃离‘北上广’。可是回到中小城市之后,猛然发现生活于‘关系型社会’、‘熟人化社会’和‘庸堕型生活’的不堪和不适,忽又出现了逃回‘北上广’的现象。”
我想说的是,不管是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你都逃避不了属于你的责任。不管在哪,你得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不仅是孝敬父母,还有对你的工作和生活负责,如果你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你得对孩子的教育负责,这种负责,不仅仅是给他报个好学校,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并且尽可能让他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