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代宁,
今天刷到一个话题:“内向又社恐的人,怎么变自信?”有个高赞回答说,恐惧什么就做什么,10 次、 50 次、 100 次,做到吐。
这让我想到《认知觉醒》里说的:
“恐惧是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视它,它就原形毕露。”
“我们每天都要做那些让自己感到有些困难但又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事情,即跳出舒适区,避开困难区,处在拉伸区。”
在舒适区,容易因无聊而走神;在困难去,容易因畏惧而逃避;在拉伸区,既有成就感,又有挑战,进步最快。
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害怕写?那就更要写!10 篇、20 篇、50 篇、 100 篇,写到吐。写到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自然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害怕做不好?那更要去做!1遍、5遍、10遍、20遍,写到吐。做到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自然能看到自己的前进。
害怕大场合演讲?那更要去找机会演讲!10 遍、20 遍、50 遍、 100遍,演讲到麻木。到一定次数,自然能看到自己的改变。
说说去年,我拆书成课技能一般,这件事。
以前看完书,我都不想继续做拆解课(主要是觉得太难了🤯),结果呢,看完书中的内容,转眼就忘得干干净净。线下读书会讲课,课堂效果也不好。
下定决心去改变后,报名了拆书帮内的全国共拆项目组的共拆。一个月抢一次机会,讲一次拆书课。
一开始写拆书课,挺难的。要先看完书,再选片段,构思、磨课、写逐字稿,制作PPT,试验讲课,上场正式讲。讲一次拆书课,脱皮一次。
讲第一次拆书课很难,第二次、第三次……还是很难。
但是,相比之前不讲课的自己,总算一点点逼自己走出了舒适区。
当然,如果跟拆书帮其他优秀小伙伴相比,我的拆解课数量也好、质量也好,都是远远比不上的。
那么,一个月讲 2~4次拆书课,就是我的困难区。想到要讲这么多,还要讲得好,大概更加要内心恐惧退缩了。
还好,我没有跟大伙儿比较,给自己的目标是:每月至少讲一次拆书课,有空就多讲。
不知不觉,算上这个月,已经在图书馆线下讲课超过10场了。
效果还是挺超出自己预期的。自己临场应变能力也有很大提升。而且,感觉自己现在输出拆书课的速度和长度,比一开始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就先这样讲下去吧,期待讲到100 场后,越讲越顺溜、越讲越快乐的自己。
看完这篇文章
如果你点个赞,然后放到了收藏夹,那这文章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效果。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确实需要改变自己,那么你已经跨过了第二道门槛;
如果你认真做了笔记,然后去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践行,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踏上知行合一之路。
这条路不容易,但是你并不孤单。因为我也在路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