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志愿比高考更难,
高考是用了三年时间给自己的一个答复,
而志愿是用半个月来定未来四年来方向。
昨天晚上,我也凑热闹听得到APP中IACA国际认证青少年生涯规划师王文哲老师的5招逆袭填志愿,也让我了解国家现阶段注重什么,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收入导向:STEM(理工)、经管
常见的坑:
法学需求量低//供求失衡
每年都是是史上最难就业季874万(今)毕业生//招生和毕业生数量之间并没有动态调整。
研究生扩招(3:1)341万报考,含167万往届//往届生占了一半,就业竞争力激烈。
今年斯坦福69%学生毕业STEM专业。
家境一般和经济独立要考虑就业和收入。
城市
大学擅长培养研究型人才,不善于培养商业型人才。
城市福利——市场中的教育也是教育。
选择热门城市第二梯队断档后的学校。比如浙江
除开名校,选地域比选学校更重要,优先挑选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和中心城市。(第一阵营:北上广深;第二阵营:杭州、南京、武汉、成都、西安、哈尔滨)
经济体量越大的城市,企业越集中,机会越多,找工作面试都更方便。还有一个因素是BAT以及外企Google、微软、高盛等投行,麦肯锡和普华永道等咨询公司,也只到这些城市招人。
选择技术含量高的专业,靠作品逆袭名校学生
人资会降低大学排名的要求
拼作品的典型专业:
计算机、设计、会计(最不适合读研)、职校
特点:专业、务实,不需要学太多理论
所以除此之外,拼不了作品,只能拼学历
深挖特色学校特色专业信息,找到被低估的组合(深挖别人不知道的信息)
马云母校,杭州师范(既有阿里巴巴商学院又有网络营销)
SIVA上海设计艺术学院德稻大师班(像培养研究生一样培养top10%本科生)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在互联网势力巨大)
北大国发院(外校经济学双学位)
通过没有对口专业的职业方向
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能力。
商业分析(靠洞察未来逆袭)
最热爱的专业和没有对口专业相结合
小见解:
如果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优先考虑高势能和适应性好的专业。比如,数学就是“万金油”
选学校比选专业更重要。本科教育是通才教育,选择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综合资源。
不要一窝蜂挤进那些过热的新兴专业,尤其是学校为了跟风开设的,这些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加上各个大学都在开设,将来就业竞争反而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