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寂的日子,卸下全部的面具和盔甲,放松身心,舒畅地享受孤独的快乐,让真实的自己、那个更高的自我、也就是我的灵魂,默默地修复,自由地呼吸,率性地思考。
每每此时,意识会离开肉体,穿梭在时光隧道里,缅怀青葱岁月,追忆往事悲欢,遐想未来生活。一个个片段,就像黑夜里点点星光,忽明忽暗,游离跳跃。更多的时候,不是遨游到美好的未来,而是穿越到久远的过去。
有时静静地做着家务,脑子里突然闪现出很遥远的一个场景、或者一段文字。就像看电影出现马赛克一样,时而流畅,内容清晰可见;时而又卡顿,画面模糊不清。
停下手里的活计,使劲回忆,找回刚才的画面,大脑又一片空白。似梦非梦,刚刚冒出来的片断,瞬间“飞入草丛都不见”了。
回到现实,继续干活,消失的碎片又跳了出来,忽闪忽闪的,在眼前晃悠。像电脑出现病毒乱码一样,上蹿下跳,颠来倒去,数量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个到几十个,慢慢地拼成一大片。文字片断、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一一对接排序。一阵忙乱过后,猗欤休哉!一篇完整的文章呈现出来。
家里有盆三角梅,枝繁叶茂,就是不开花。个把月就会冒出许多横七竖八的枝桠来,像戈壁荒漠里的骆驼刺,养在家里既不整洁又影响美观。老公回来便拿起剪刀“嚓、嚓、嚓”地修剪,还想方设法地弄出个造型来。
每次听到“嚓、嚓、嚓”的剪刀声,我的脑子就嗡嗡作响。有个微弱的声音又从远方飘荡而来,“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似乎想起点什么,但意识在巨大的黑洞里迷路,又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晚上到梧桐散步,那个微弱的声音又飘了过来,“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我停下脚步,口中念念有词,捕捉住这稍纵即逝的信号,反复念叨这几句诗文,反复念,终于想起来了,是高中课本里学过的、龚自珍《病梅馆记》里的一段话。
学此课文时,还不知道梅花长什么样儿,什么直啊曲啊、疏啊密啊的,真心搞不懂。《病梅馆记》学过之后,就忘到爪洼国里去了。心里本来就排斥,大脑又拒绝记忆,自然不会再想起。我就纳闷,删除几十年的文字信息,还能突然跳出来发声,真是奇妙啊!
阴历四月八的那天晚上,屋子里很寂静。我把手机调成静音,拿起一篇搁置已久尚未完成的稿子,端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思维异常清晰,书写也格外流畅。不经意间,与文稿无关的几句诗文冒了出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赶紧停下敲击键盘的手,闭目冥想,调动思维跳跃穿越时空,嘴里反复地默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咔擦”,高速旋转的大脑突然停住,封存多年的信息清晰地跳跃出来:庄子的《庖丁解牛》!
如此等等,小时候经历过的事件、学习过的文章,时不时的被意识搜寻回来,送到面前,刺激大脑,强迫我追溯回忆一切过往的酸甜苦辣。儿时的欢乐,少年的梦想,青年的壮志,工作的疲惫和生活的艰辛,都让已经麻木到坦然的心态,泛起一丝又一丝的涟漪。
那天,我找到了《庖丁解牛》重新读起,感觉完全不同,老庄给梁惠王讲“庖丁解牛”的故事,仅仅是在讲养生之道吗?非也。老庄是在启迪梁惠王,牛与牛虽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肌理都是一致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世间万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人不能违背自然,要顺应自然,只要专注用心地做好其中一件事,最终都能有所收获。
这种淡定、超然,崇尚自然,尊重万物的思想,正是老庄启发告诫人们应该遵循的生存之道。
两千八百多年前,老庄就启示人们,生命有限,欲望无穷,别拿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东西。几千年后的今天,人们还是无休无止地追逐着。有人寒来暑往奔波忙碌,有人处心积虑步步为营,有人怀揣信念砥砺前行,不仅是因为生存,更是因为内心的贪欲。
就这样,整个人类都在疯狂地追逐,不断地攀比,拼命地开发。破坏环境,污染空气,恨不能将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资源消耗殆尽,有人为此还赔上了身家性命。
几千年过去了,地球上冒出了无数座金山银山,人类以为不仅征服了自然,而且改造了自然。
与此同时,醒悟者愕然发现,耗尽一生心血,拼命追求的所谓“幸福、快乐和自由”,早已搭上时光专列飞驰而去。
庄子“顺应自然,才是人类长久生存之道”的思想,我们仍然不懂啊!
于2018年8月2日